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庐江四辨 其一 庐江 唐 · 卢潘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九十二
凡作事必法古。
名地者必求于古。
地而不古。
失其地矣。
秦一天下。
破国为郡。
名地者唯求于禹贡与山海经。
始皇二十六年
扬州之地为九江鄣郡会稽
九江会稽出禹贡。
鄣出山海经。
按海内南经云。
三天子鄣山在闽西。
注云。
歙县东。
浙江出焉。
海内东海云。
庐江出三天子都。
入江彭泽西。
注云。
彭蠡
彭泽县西是也。
经又曰。
一名天子鄣。
江南之鄣。
由此名也。
庐江彭蠡西涯。
庐江以立名。
项羽英布九江王
尽有扬州之地。
汉高九江淮南
即封淮南王
十一年诛。
皇子长为淮南王
孝文八年长死。
徙封长子安为淮南王
赐为庐江王
勃为衡山王
应劭曰。
庐江故庐子国也。
考寻载籍。
古无庐国之名。
庐江为庐戎之地也。
按左氏传。
卢戎亦曰庐。
宣城西山中。
误以中庐之庐为庐江之庐。
后人因迷而不悟。
按汉书诸侯王年表。
北界淮濒略庐衡为淮南
颜注云。
庐衡二山名也。
衡即今霍山
东汉地理志。
建武十年六安国
以县属庐江郡
郡十四城。
有舒浔阳襄安
郡南有九江
东合大江
大江之南与彭泽相接。
既得浔阳
浔阳庐山
庐山庐江而名。
古矣。
庐江之地。
包江南北而有之。
景武庐山记云。
匡俗周威王时
生而神灵。
居于此山上。
世称庐君
则是因山为号。
不因为庐而名山。
西域法者曰惠远
庐山记。
不知所始。
乃曰匡俗出殷周之际。
结庐上因名曰庐。
其谬甚矣。
豫章旧志。
俗父与番阳吴芮佐汉定天下而亡。
汉封浔阳
武帝南巡。
明公
不因而名愈明矣。
余故曰事必法古。
名地者必求于古。
庐江自山海经所谓出三天子都者是也。
今山在彭蠡之上。
亡其所谓庐江者。
事移事古名与地改故也。
又按经云。
浙江出三天子都在其东。
地理志云。
浙江黟县南率
东入海。
率则歙。
浙江是也。
率山歙州南。
连延而西曰浙岭。
浙水实出其阴。
又西走彭泽
凡三百里。
并水出山阳者。
皆西流汇于彭蠡
庐江乎哉。
是必一水也。
又按今浔阳江州大江之南。
浔阳大江之北。
名地为国者。
岂限江之南北哉。
求于古而已矣。
庐江之国。
自山海经而名者为是。
瞻云寺二首 其一 戊申 清 · 翁方纲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出处:复初斋诗集卷三十六
右军匡俗一清真,那必区分舍宅人。
劫外墨池重作记,定中文字更生因。
寒山篆又当秋午赵凡夫书扁。)紫柏光还證戊申(寺有紫柏尊者像,后题「万历戊申岁」。)
高阁试拈新偈子,四山云影落青珉(寺僧方伐石刻予去年右军阁》诗。)
题画 明 · 李维桢
 押词韵第十五部 出处: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二十六 山水类
东南仙宅著仙录,篯铿之子与匡俗
云屏九叠泉三叠,三十六峰溪九曲。
洞天福地故无多,选胜两家恣所欲。
何人作此三尺图,群峭摩空挂飞瀑。
清溪宛转定几回,中有幽人住茅屋。
匡庐武夷成一家,岂必游仙受仙福。
但呼宗炳为弹琴,山水清音自相属。
九厓草堂歌为督学余公赋 明 · 杨慎
君不见九江之地匡庐山,山人匡俗庐其间。
往时曾读支昙赋,梦想神游不可攀。
又不见东林梵宇金银寺,莲社松门清且丽。
陶刘宗雷有遗迹,锦苔不识远公记。
奇甸灵区迥异常,傍行敷落那能当。
生贤下瑞在英俊,物华天宝呈文章。
浔阳曾寓李太白芙蓉峰前寄行宅。
春金戛玉诗百篇,九江秀色可揽结。
九厓先生儒之英,含章秀发元气精。
锦心万卷汲脩绠,霜蹄千里迈遥程
朅来邂逅滇之麓,访我回溪与深谷。
往年曾枉琼瑶书,十袭珍藏昕夕读。
暇日示我草堂图,平林窈窕还崎岖。
知公袖中有东海藻镜流洪九脉纾。
岩廊登拜在朝夕,肯放鸿罾许龙蛰。
销魂悁脰金马门,日望东南远山碧。
南昌述怀十六首 其一 己酉 清 · 翁方纲
 押元韵 出处:复初斋诗集卷三十八
三年勤恳意,山谷与道园
夫岂一日事,廿载先默存
寥寥十笏斋,旷古来对论。
分宁既编蒇,崇仁得考援。
遂于匡俗庐,山水共清言。
真气感天地,磊磊自轩轩。
文章讵一艺,寤寐矢勿谖。
来者能继否,隙光俄飞奔。
龂龂为学侣,源委徒喧繁。
但馀蕉窗味,雨凉秋树根。
庐山 东晋 · 释慧远
 出处:全晋文
山在江州浔阳南,南滨宫亭,北对九江
九江之南为小江,山去小江三十里馀,左挟彭蠡,右傍通州,引三江之流而据其会。
《山海经》云:庐江出三天子都,入江彭泽西,一曰天子障,彭泽也。
山在其西,故旧语以所滨为彭蠡
有匡续(《水经·庐江水篇注》作匡俗。)先生者,出自殷周之际,遁世隐时,潜居其下。
或云,续受道于仙人,而适游其岩,遂托室岩岫,即岩成馆,故时人感(《水经注》作谓。)其所止为神仙之庐而名焉
其山大岭,凡有七重,圆基周回,垂五百里。
风雨之所摅,江山之所带,高岩仄宇,峭壁万寻,幽岫穿崖,人兽两绝。
天将雨,则有白气先抟,而缨络于山岭下。
及至触石吐云,则倏忽而集,或大风振岩,逸响动谷,群籁竞奏,其声骇人,此其化不可测者矣。
众岭中,第三岭极高峻,人之所罕经也。
太史公东游,登其峰而遐观,南眺五湖,北望九江,东西肆目,若登天庭焉。
其岭下半里许有重岩,上有悬崖,古仙之所居也。
其后有岩,汉董奉复馆于岩下,常为人治病,法多神验,病愈者令栽杏五株,数年之间,蔚然成林。
在人间近三百年,容状常如三十时,俄而升仙绝迹于杏林
其北岭两岩之间,常悬流遥沾,激势相趣,百馀仞中,云气映天,望之若山,有云雾焉。
南岭宫亭湖,下有神庙,即以宫亭为号,其神安侯也。
亭有所谓感化(缺)七岭同会于东,共成峰崿,其岩穷绝,莫有升之者。
昔野夫见人著沙弥服,凌云直上,既至,则踞其峰,良久乃与云气俱灭,此似得道者,当时能文之士,咸为之异。
又所止多奇,触象有异,北背重阜,前带双流,所背之山,左有龙形,而右塔基焉,下有甘泉涌出,冷暖与寒暑相变,盈灭经水旱而不异,寻其源,出自于龙首也。
南对高峰,上有奇木,独绝于林表数十丈,其下似一层浮图,白鸥之所翔,玄云之所入也。
东南有香罅山,孤峰独秀,起游气笼其上,则氤氲若香烟,白云英其外,则炳然与众峰殊别。
将雨,则其下水气涌出如马车盖,此龙井之所吐。
其左则翠林,青雀白猿之所憩,玄鸟之所蛰。
西有石门,其前似双阙,壁立千馀仞,而瀑布流焉,其中鸟兽草木之美,灵药万物之奇,略举其异而已耳。
自托此山二十三载,再践石门,四游南岭,东望香炉峰,北眺九江,传闻有石井方湖,中有赤鳞踊出,野人不能叙,直叹其奇而已矣(《世说》。)
何炯 南梁 · 王僧孺
 出处:全梁文卷五十一
近别之后,将隔暄寒,思子为劳,未能忌弭。
昔季叟入秦,梁生适越,犹怀怅恨,且或吟谣;
况岐路之日,将离严纲,辞无可怜,罪有不测,盖画地刻木,昔人所恶,丛棘既累,于何可闻,以握手恋恋,离别珍重,弟爱同邹季(《艺文类聚》作郭李。)
淫淫承睫,吾犹复抗手分背,羞学妇人,素钟肇节,金飙戒序,起居无恙,动静履宜,子云笔札,元瑜书记,信用既然,可乐为甚,且使目明,能祛首疾,甚善甚善。
吾无昔人之才,而有其病,癫眩屡动,消渴频增,委化任期,故不复呼医饮药,但恨一旦离大辱,蹈明科,去皎皎而非自污,抱郁结而无谁告,丁年蓄积,与此销亡,徒切高价厚名,横叨公器人爵,智能无所报,筋力未之酬,所以悲至抚膺,泣尽而继之以血。
顾惟不肖,文质无所底,盖困于衣食,迫于饥寒,依隐易农,所志不过钟庾,久为尺板斗食之吏,以从皂衣黑绶之役,非有奇才绝学,雄略高谟,吐一言可以匡俗振民,动一议可以固邦兴国全璧归赵,飞矢救燕,偃息藩魏,甘卧安,脑日逐,髓月支,拥十万而横行,提五千而深入,将能执圭裂壤,功勒景钟,锦绣为衣,朱丹被毂,斯太丈夫之志,非吾曹之所能及己。
直以章句小才,虫篆末艺,含吐缃缥之上,翩跹樽俎之侧,委曲同之针缕,繁碎譬之米盐,孰致显荣,何能至到?
加性疏涉,拙于进取,未尝去来许史,遨游梁窦,俯首胁肩,先意承旨;
是以三叶靡遘,不与运并,十年未徙,孰非能薄。
及除旧布新,清晷方旦,抱乐衔图,讼讴有主,而犹限一吏于岑石,隔千里于泉亭,不得奉板中涓,预衣裳之会,提戈后劲,厕龙豹之谋。
及其投敕归来,恩均旧隶,升文石,登玉陛,一见而降颜色,再睹而接话言,非籍左右之容,无劳群公之助,又非同席共研之夙逢,笥饵卮酒之早识,一旦陪武帐,仰文陛(《艺文类聚》作㮰)
备聃佚之柱下,充严朱之席上,入班九棘,出专千里,据操撮之官,参人伦之显职,虽古之爵人不次,取士无名,未有蹑景追风,奔骤之若此者也。
盖基薄墙高,涂遥力踬,倾厥足必然,颠匐可俟;
竟以福过灾生,人指鬼瞰,将均宥器,有验倾卮,是以不能早从曲影,遂乃取疑邪径,故司隶懔懔,思得应弦,譬县厨之兽,如离缴之鸟,将充庖鼎,以饵鹰鹯,虽事异钻皮,文非刺骨,犹复因兹舌杪,成此笔端,上可以投畀(原误界,今改正)北方,次可以论输左校,变为丹赭,充彼舂薪;
幸圣王留善贷之德,纾好生之施,解网祝禽,下车泣罪,悯兹恚诟,怜其觳觫,加肉朽胔,布叶枯株,辍薪止火,得不销烂,所谓还魂斗极,追气泰山,止复除名为民,幅巾家巷,此五十年之后,人君之赐焉,木石感阴阳,犬马识厚薄,员首方足,孰不戴天,而窃自有悲者,盖士无贤不肖,在朝见嫉,女无美恶,入宫见妒,家贫,无苞苜可以事朋类,恶其乡原,耻彼戚施,何以从人?
何以徇物?
外无奔走之友,内乏强近之亲,是以构市之徒,随相媒檗,及一朝捐弃,以快怨者之心,吁可悲矣。
盖先贵后贱,古富今贫,季伦所以发此哀音,雍门所以和其悲曲,又迫以严秋杀气,万物多悲,长夜展转,百忧俱至;
况复霜销草色,风摇树影,寒虫夕叫,合轻重而同悲,秋叶晚伤,离黄紫而俱坠,蜘蛛络幕,熠耀争飞,故无车辙马声,何闻鸣鸡吠犬,俯眉事妻子,举手谢宾游,方与飞走为邻,永用蓬蒿自没,忾其长息,忽不觉生之为重,素无一廛之田,而有数口之累,岂曰匏而不食,方当长为佣保,糊口寄身,溘死沟渠,以实蝼蚁,悲夫!
岂复得与二三士友,抗首接膝,履足差肩,摛绮谷之清文,谈希夷之道德,唯吴冯之遇夏馥,范彧之值孔嵩,悯其留赁,怜此行乞耳。
傥不以垢累,时存寸札,则虽先犬马,犹松乔焉。
去矣何生,高树芳烈,裁书代面,笔泪俱下(《梁书·王僧孺传》僧孺免官,久之不调友人庐江何炯犹为王府记室,乃致书于以见其意《艺文类聚》二十六作何逊。)
大司寇豫章李公以手书见贻赋谢二首 其一 明 · 胡应麟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八座归来鬓未斑,三朝旧德迥难攀。
云霓尚切中华望,宇宙偏容大老闲。
赋罢滕王无彩笔,书成匡俗有名山。
独馀吐握当年思,尺素蓬蒿问闭关。
栖贤寺 五代 · 朱遵度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九十三
夫太华维嵩。
作镇周秦之地。
峨嵋剑阁
临邛蜀之区。
曷若峻极于天。
庐山列五岳之次。
欲光于世。
栖贤居四绝之右。
其或秀生贤哲。
气噫风雷。
五岭而压三秀。
岷江而潴蠡泽。
泉飞黄石
千寻之长剑倚天
云吐炉峰。
一炷之檀烟上汉。
梁与尘寰不接。
紫霄信日月可亲。
怀山襄陵。
文命导百川而届此。
千乘万骑。
汉皇驭六飞以躬临。
既如此。
庐山不得不称其岳也。
若乃五乳峰左。
涧西。
屏展层峦。
状五老飞星之所。
门临三峡
大禹凿龙之声。
香积具而谷震文魮。
毳侣宾而风传金锡。
龙潭当户。
甘泽与法雨齐飞。
禅客临轩。
师子共象王接武。
又如此。
则栖贤不得不名其绝也。
按张僧鉴浔阳记云。
姬周初。
匡俗先生屡逃徵聘。
结庐此山。
真人羽化于紫烟。
弟子指山为庐岫。
又按张密九江新旧录云。
栖贤寺本在州南二十三里。
齐永明七年
咨议张希之造。
隋末始废。
唐宝历初
给事中李渤
以庐宫是栖隐之所。
遂舍旧宅。
以建精蓝。
奏置旧废寺额。
仍请先归宗智常禅师以居焉。
檀越处仁信之域。
睹空王而发心。
菩萨启圆顿之门。
驭五乘而接物。
绍远公之能事。
唐代之伟人。
当其海众云臻。
法幢峰立。
如声召响。
目击道存。
应物随缘。
薪尽火灭。
法须有主。
代不乏贤。
山和尚闻法鼓销声。
虑慧日长没。
出彼林下。
来此山中。
而后照觉禅师再光祖席。
佛岩大士继阐宗风。
今筠长老去来不住。
彼我两亡。
解龙济之髻珠。
得清凉之心印。
源本清而任挠。
镜鉴物而忘疲。
莲社叹三草将枯。
密云不雨。
黄屋念释门无主。
百堵谁兴。
眷彼名山。
在乎宸断。
应明诏者。
其惟师欤。
繇是虔奉纶言。
遂成素志。
遽辞丹阙。
深入白云。
师乃乘般若舟。
游一真性海。
悯狂子病。
灌一味醍醐。
接引大心众生。
俱入华藏世界。
处偫华而不自异。
即烦恼以为菩提。
宾至如初。
栋桡毕葺。
龙集辛酉
天子省方。
千官扈从。
万乘启行。
大明升冲。
六合皆照。
东风扇律。
四海维新。
龙舟才舣于星湾。
天步俄登于云岫。
心存亿兆。
岂思石椁之坚牢。
志在寰瀛。
不问瑶池之远近。
瞰双崖而壁立。
听惊湍而雷吼。
桥横虹断。
危若飞动。
乃顾谓筠公曰。
吾爱天下生灵。
视如巳也。
岂可使出尘之士。
来往而履险乎。
勿惮暂劳。
须求永逸。
目顾颐使。
规模立成。
仍宣御库钱二十万。
以充其费焉。
既而云罕未移。
勾陈尚驻。
览布金之胜槩。
揖漱玉之清湍。
茶烟袅而乳窦飘香。
禅悦味而虚室生白。
实释门之盛事。
为信史之美谭。
玉辂言旋。
缁徒蒇事。
众人役役。
因善价而沽诸。
伐木丁丁。
俄梓材而如积。
屹若神化。
皆从圣谋。
朱栏修且直。
大厦壮而丽。
马师皇过此。
免更乘龙。
邓隐峰经行。
不劳飞锡。
新桥依旧以三峡为名。
又于桥之北建驻銮亭。
寺之后改观音岩为宴圣岩。
皆先皇驻跸之所也。
召伯听讼。
国风歌其勿剪。
叔子去荆。
岘山存乎堕泪。
况明明哲后。
垂二十载。
覆焘于烝民者哉。
遵度大袖褒衣。
以登晋用。
闻先归宗之出世。
恨不同时。
李给事之为人。
各逢明主。
而又于筠长老有林泉之旧。
因御命如潇湘之游。
云欲立贞珉。
将直书其实。
以文见托。
不敢多辞。
其词曰。
庐山天柱。
五老峰前。
地如灵隐
寺号栖贤。
山中何有。
百物生焉。
寺中何有。
俊哲居焉。
江湖会同。
天文星纪。
控越连巴。
东南之美。
鼓震雷动。
触石云起。
何必崇朝。
滂沲万里。
芙蓉积翠。
帝子三宫。
九峰峨峨。
秀出云中。
龙潭水黑。
锦谷霞红。
吉甫生周。
不独惟嵩。
十八名贤。
首称慧远
江州使君
书读万卷。
禅师知常。
竹林(一作木)之院。
一言道合。
法无关键。
指兹旧院。
建彼祇园。
上栋下宇。
宝幢胜幡。
师子一吼。
孰敢兴言。
以心印心。
如篪如埙。
那含如来。
圆寂觉路。
世界无边。
非佛不度。
迦叶慈悲。
悯众生误。
了真妄源。
绝生死怖。
谢山钦因。
依绍能仁。
心如太虚。
本绝埃尘。
龙济实相。
传之于筠
清凉法海。
秋月一轮。
圣主知贤。
诏居兹寺。
入七叶岩。
法王位。
为述正言
与悟息意。
四执无着。
是不思议。
龙集作噩。
时维小康。
翠华顺动。
眷被山光。
造舟为梁。
八鸾锵锵。
云湿宝軿。
谷散天香。
三峡嵌空。
双崖如刺。
直下百尺。
飞流喷玉。
桥危飞动。
路险巴蜀。
念彼游人履兹深谷。
将易旧制。
俄成久图。
既壮且丽。
皆遵睿谟。
莫测天心。
苍生是虞。
欲使万物。
安如覆盂。
亭思驻跸。
纪圣游。
南方徯后。
碧嶂难留。
唐祚千叶。
唐年万秋。
与寺。
配天齐休。
唐国师升真先生王法主真人立观碑 唐 · 江旻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二十三
观夫天德惟溥。亭育肇其不差。
人灵本智。闻见资其愈甚。
是以役成则百用不足。事逸则万物皆勤。
莫不鼎铉黄金。尊崇居处。
□□□□资养性灵。青襟惭于履霜。
白首成于聚岳。但畏途捷径。
岂所般游。风叶寒荄。
忘其飘践。假使维捎挂席。
终违宝岸。县车束马。
讵越崇山。□未有若斯之甚者也。
至人应世。为而不处。
援手濡足。拯溺救焚。
涤其含垢之性。复其既迷之辙。
立关键。树堤防。
舣慈舟于罕济之川。明慧炬于未昕之夕。
当其虚往。应以真知。
被薜纫兰。吞虹噬月。
践赤墀而宏众妙。排翠扆而播元风。
踵牧台之旧踪。袭□山之遗轨。
胜业与鳌峰并峻。睿泽共鲲海同流。
理绝名言。事忘称谓。
可久可大。猗欤伟欤。
法主姓王。讳远知
字广德琅琊临沂人也。
眇迹周(阙十字)袭于上宾之冑。非同薛族。
托□于平舆之门。垂密云而洒润。
御长风而纵响。道无常器。
应有常伦。故得幽贶郁其枚条。
潜祉被其遐构。则有叶县奇踪。
雷门逸响。□□阅世。
伯喈珍其异□□信遁时。威明贵其缝掖。
故乃百川纷凑。沧溟浸无涯之广。
累石不穷。惟岳至极天之峻。
法主大父景贤。梁征北将军江州刺史
昙选散骑常侍太子右卫轻车将军陈车骑将军扬州刺史建安郡公
食邑三千户。鼓吹一部。
班剑二十人。衮华载郁。
台扃启曜。动成仪表。
肃以具瞻。法主镇五石于生宫。
韫三田于命府。降灵以资妙气。
受鍊而浴兰池。□□漱其芳津。
二仪赋其纯□望德门而直指。眷华宗而诞曜。
母氏济阳丁夫人。阴祇降嫔。
柔德垂美。夙有神明之契。
先禀嘉祥之符尝因昼寝。梦身为飞凤所集。
既寤。见赤光贯乳。
遂感而娠。七日便啼。
声闻于外。才经少选。
而载□焉。昔浩灵受锡。
仰神嗣于瑛。柱史流沙。
托日精于元妙。叶符元庆
高腾圣迹。复乃流光外朗。
豫显火传之教。希声内发。
先闻导俗之音。既而圣纵自天。
禀至知于弱植。道□□□备□□于藏往。
孝友冥至。就养无方。
业隆干蛊。情忘健羡。
加以俯同学敩。尽锐典坟。
三易述其殷周。四诗传其邹鲁著康成之韦简。
季长之丝竹。作黼藻三古。
琴瑟百家。玉书见重。
金籯取贵。明毁县镜。
照夺清淄。乃深弃俗缠。
早生厌离。寂寥爱网。
牢落尘情。望元关而一息。
傃苍云而长往。时有国师宗道先生
识洞幽微。智深元妙。
宣风黄道。作训紫宸
九重致礼。百工兴敬
摄齐撰履。妙简英奇。
法主以体二沐元风。知十升堂奥。
握照庑于荆蓝之下。抱烛乘于随合之滨。
宅空成性。智之所渐。
沿无致学。惟几必彰。
理诣希微。忘所言而知道。
情遗径庭。就日损以为德。
爰在冠年。虔修上法。
乃有族云浮紫。偫鹤呈素。
晻暧高垂。徘徊迥属。
周尹候气。讵可参衡。
晋野挥弦。曾何扶毂。
斯盖元心广运。远结冥祥。
故能幽贶不言。嘉瑞爰发。
法主顾众芳以指信。因偫灵以摅抱。
内战斯止。道胜则肥。
去有欲之廉。息多闻之智。
六经三史。缥帙缃囊。
昔所研味。并皆弃绝。
物色真应。耽尚元虚。
吐纳六宫。去来三景。
峻巢由之节。励夷皓之行。
便即辟谷休粮。惟资松水
六尘不染。智照杜其氛埃。
五味性空。口绝其甘旨。
遂乃避声于衔枚之路。灭影于至阴之域。
茅山华阳。即三十六洞天之第八也。
峰秀龙文之鼎。水叶凤门之泉。
三山以交真。思五便而伫圣。
乃抗表阙廷。愿归岩谷。
黄门侍郎贺彻。奉宣中旨。
继是山栖。所须并令官给。
既而雅志获从。幽襟独往。
高蹈俗外。举手时人。
偫公祖道。衣裾聚观。
法主投簪有所。终焉是托。
润淹草树。光溢林泉。
拂云径以展足。援乔枝以移视。
虽复金錞和鼓。独韵新声。
玉琯调时。偏谐雅气。
与夫道风遐畅。远秀松筠之表。
胜趣挺生。孤映烟霄之外。
安可乱其清越。革我寒暄。
故以仙伯嗟其格高。云将谈其气远。
仍值旗盖南歇。礼乐西归。
法主养粹中岩。不染氛秽。
隋开皇十二年晋王分陕维扬。
尊崇至教。钦味夙范。
具礼招迎。辞不获命。
出自山谷。长史王子相
承候动止。咨议顾言。
每申谈对。法主豪墨所至。
必罄今古。辞义所该。
殆无遗逸。幽尚有本。
固请还山。晋王重违所守。
遣使将送。遂投于天窗。
背岭凿崖考室。卷晦声迹。
才可修行。十三年正月七日夜
端坐精思。彷佛朱衣羽人
握节而进。谓法主曰。
岫隐川藏。事由独善。
寓形寰宇。宜宏利益。
重官品藻。以卿开教一方。
可宣扬法味。开度后学。
既受兹灵诰。始有应物之心焉。
于是澄止水于象。竦贞松于偫望。
应运元机。盛谈名理。
重关复奥。故以启其幽深。
六瑚四琏。曾不矜其器用。
山门著录。三千许人。
并立精舍。实为壮丽。
十九年。敕使郑子腾送书询问。
钦尚殷勤。诚深下辇。
大业七年炀帝散骑员外郎崔凤赍敕书迎请。
见于涿郡之临朔官。乃叹曰。
朕昔在扬州。师已素发。
今兹重睹。更有童颜。
岂非道固存焉。养之得理者。
六军返旆。扈驾洛阳
奉敕于中岳修斋。俄而炎德遂卑。
忠良解体。欃枪远烛。
格泽旁流。沈马谬三十之占。
胶船无五反之慎。苍生涂炭。
天命有归。大唐景运龙与。
元象斯构。皇上继明理物。
光宅黔元。参天二地。
经文纬武。神谋广略
道属云雷。躔晷曜于已晦。
缀参辰于将落。毁隅具固。
□□廓清。复修衽席。
还为俎豆。非夫唐风惟大。
大章可以作歌。轩德如云。
云门所以流咏。其孰能至于此乎。
故使天成地平。其武功也如彼。
戢戈归兽。其文德也如此。
谅可以四三王而六五。蹈东户而穆南风。
瑞发云星。祥应赪素。
涸泉献醴。茂棘垂柔。
神筵卫厨。芳翊砌。
巍巍荡荡。未有若斯之盛者欤。
犹复役情动虑。旰食已勤。
克己思治。宵衣弥笃。
仁高穹昊。泽漏重泉。
于是嗣兴至教。尚想元极。
在昔藩朝。频经降问。
法主卷怀处世。三变市朝。
语默人间。一逢有道。
既遇龙田。方知必举之翼。
将攀凤羽。故审扶摇之势。
以兹先觉。曲招恩礼。
累有陈闻。乞还江外。
乃诏洛州资给人船。并施法服。
润州于旧山造观一所赐田。度道士七十人
以为侍者贞观九年四月至山。
敕文遣太史令薛赜校书郎张道本太子左内率长史桓法嗣等。送香油镇䌽金龙玉璧于观所。
为国祈恩。复遣朝散郎文远赍玺书慰问。
并赐衲帔几杖等。皇太子其年六月
又遣将仕郎张万迪送香油龙璧。供山中法事。
敕又遣桓法嗣送香。八月十三日至观。
法主沈吟久之。方遣恭受。
谓弟子曰。此香何能烧尽。
可分四近诸观。广供斋讲。
冀能感彻。十四日午时
适因睡寤。喜形于色。
侍者在旁。咨问所以。
答曰。吾向暂游洞宫。
仙官见报。欲以疲朽补为仙伯。
名位已定。行在不久。
十五日。沐浴冠带。
焚香正坐。集诸弟子。
述圣朝立观之由。励学人策勤之志。
十六日旦。忽闻异香入室。
鸟兽哀嗥。顾谓侍者曰。
日时早晚。曰辰时
乃应曰好。即转身平卧。
自正衣冠。九易之形。
一朝解束。春秋一百二十有六岁。
肢体柔软。颜色不变。
停殡句馀。倍胜常日。
州遣行参军马君伟讣山吊祭。并以状奏闻。
越二十八日。以符竹托祔定录神山之右。
夫剑解之道。皎昧难知。
至于刊名伯札。勒功仙品。
青铣成文。召晨之旨。
紫玉为简。锡太元之命。
建图独立。总要偫灵。
若得之于千载。犹逢之于万劫。
自许以来。未之有也。
法主从容谓所亲曰。国家为吾造观。
恩德极重。自惟徵应。
恐不见其成。至是时也。
斧斤始就。前刺史辛君昌与五县官人爰集山所。
定方准极。八桂运于瑶阜。
五杏伐于缁林。堑荆峰而求宝玉。
决河宫而取珠贝。郢人负其涂器。
般匠献其奇斤。百姓子来。
四方悦服。□排若堵。
锸动如云。商略云崖。
考量泉石。乃于积金洞门之右。
太元降真之地。其山则峰岫开天。
逼乾行之峻。溪谷括地。
穷艮象之深。滴沥县流。
因风振响。葳蕤乔木。
承云聚翠。于是式摹大壮。
建其精宇。据修原而却指。
陪秀岭以斜列。飞陛排云。
危墉列汉。构元栌以轇轕。
累丹栱以崔嵬。俨香阁于烟空。
郁珍台于倒景。乌容拂晓。
假道璇题之间。兔色分宵
晦影绮统之侧。埃壒灭而瑶甍远。
寒暑隔而宝殿深。绮霞共藻棁争辉。
清风与琅玕竞响。披轩回眺。
郁郁之千岩不穷。凿牖俯临。
苍苍之万壑同色。螭龙鳞甲。
动青玉之镫。云雾光芒。
列赤璚之案。罽□九色。
杂流苏而回卷。华幡百戏。
拂藻井而斜萦。霜钟韵凫氏之音。
仙盖尽轮人之妙。列邛佺于东序
憩羽客于南荣。檐度元霜。
庭凝绛雪。昔汉宗宗万乘。
元宫才峙于豫章。齐侯九合。
正寝止闻于拱。未若纶诰爰发。
雕砻胜地。元都万雉。
植立天窗之间。萧台九层。
辉耀洞天之表。故以一罄昆骊。
中贫海渎。又于内殿奉为文德皇后造元始天尊像一躯。
二真夹侍。拟香园之妙。
写空歌之。遐迩归依。
人天赞仰。法轮常转。
洪恩不替。州伯武陟公李使君讳厚德
真人冑裔。衣冠旧绪。
天潢分其远派。圃竦其旁枝。
循化穆。途谣里颂。
崇信法门。义不忘本。
弟子陈羽。弱年服道。
暮齿不疲。禀洞神之言。
得入微之致。平昔应徵。
已当付嘱。今兹综理。
复隆堂构。弟子王轨
夙挺机缘。幼恭德宇。
钻仰闻于奥室。举措循于纲常。
清言馀论。演畅有归。
羽等乃与远近同门。道俗耆旧。
以为日月回薄。总盈缩之期。
春秋递代。运盛衰之道。
实宜腾芳垂茂。远播清尘。
但韦编既绝。宣尼深易道之叹。
简书遽落。束皙补由庚之辞。
是用树彼高垣。题其琬石。
立言纪事。传诸不朽。
上愿皇图定七百之基。符千载之运。
同玉京而等固。与金阙而俱遥。
敢述嶶猷。乃为铭曰。
生灵蠢蠢。世界悠悠。
吉凶并骛。爱恶相谋。
如彼蕣华。望晷不留。
如彼。弃朔无秋。
至人显用。夙膺元箓。
胜己克勤。导扬斯属。
非相游道。无言匡俗
物有可甄。宁惮濡足。
几探其妙。鉴献其明。
鍊微毓德。凝元肆情。
才高楚泽。价重秦城。
义堂纵辩。文路蜚英。
迹沦青嶂。声迩丹屏。
蹈礼河滨。当仁茨岭。
师臣是属。如纶攸骋。
爰召瑰材。构兹严整。
伟哉瞰迥。壮矣淩虚。
仪形元圃。辉映方诸。
櫩垂謺璧。甍间连珠。
岧峣仙阜。煜爚神居。
迷迭香阶。合昏奇树。
扰𪊲遥集。驯蜺迥赴。
入岁招缺。骑箕引傅。
蔽亏日月。杳冥云雾。
化周道息。静鉴潜神。
鸾旂宛宛。象躅鳞鳞。
乘飙叔茂。析理元宾
永言终古。无绝清尘。
范益谦迁居九江经过上饶见赠韵 宋 · 曾几
君为九江行,意有风雨快。
维舟玉溪畔,未割故人爱。
停杯一问我,请以所闻对。
九江万事好,赏咏看前辈
岩岩匡俗(案《后汉书·郡国志》注:释慧远庐山记》略有匡俗先生出殷周之际,隐居此山,时谓所止为仙人之庐而命焉。又按:《豫章旧志》匡俗字君平夏禹之苗裔也,原本避宋太祖讳作正俗,今校改。),顶踵极高大。
其中藏曲折,愿勿遗琐碎。
烟波湓浦游,风月庾楼会。
以兹供笔砚,安得有芜累。
矧君著幽禅,直欲入三昧。
饱参山南北,毋问人显晦。
归来亦何云,圣处果何在。
要知方策间,即有文字外。
我今如是说,初不堕荒怪。
屋漏实临之,斯言尚无愧。
广州庄严寺舍利塔675年11月 初唐 · 王勃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八十四 创作地点:广东省广州市
昔者万人疾疫。神农鞭草而救之。
四维凋瘵夏禹刊木以除之。
岂非物外其性。则道功出。
事愆其和。则任迹著。
傍稽素篆。仰叩元扉。
即时义而规大觉。因彝伦而伫真谛。
向使三灾克殄。八正咸修。
人握戒珠。家藏宝印。
则三十二相不可得而视也。八万四千法不可得而闻也。
然则圣人以运否而生。神机以道丧而显。
况迦维授手。摩竭推心。
高张妙用之功。自拯横流之弊。
盖不获已。岂徒然哉。
故能业拥大千。化形真一。
由乐推而起七觉。因来苏而坐三昧。
发挥五演。以寂灭为身常。
提挈四流。用慈悲为化迹。
黑风宵遁。波旬忘反噬之心。
绿沼晨开。天常识问津之所。
括夷涂于九相。蹇步其安。
纳慧晷于重昏。迷方自晓。
大矣哉。应物而起。
兴运而终。至自于昆冥。
复归于无物。虽金沙宴驾。
双林无可作之期。而玉牒遗文。
六尘有经行之俗。象法不可以无主。
微言不可以遂丧。六千罗汉。
竞结香缘。五百仙人。
分开讲肆。星龛月殿。
俄盈震旦之墟。凤刹蜺旌。
坐遍阎浮之域。屈伸阖辟。
其道矣哉。夫宝庄严寺舍利塔者。
梁大同三年内道场沙门俗法师所立也。其琅邪贵族。
则汉庭峻节。祖德犹传。
梁甫高吟。嘉声未远。
法师夙登真地。深入慧门。
照果业于三明。拂尘劳于八解。
羊车绮岁。悬欣半月之词。
凤阁觿年。已振弥天之响。
道惟坚固。行乃头陀。
百结斯安。斥罗绡而不御。
十珍虽贵。对藜藿而甘心。
于时以丕应天人。大宏缁侣。
法师至诚幽感。独步元宗
岂直王公钦振锡之风。固亦天子降同舆之礼。
宝瓶宵注。则雨露随轩。
玉柄朝撝。则风霜满席。
既而素怀有在。潜营摈之图。
爰定我居。首托栖霞之寺。
尔乃岩开石霤。邑跨金陵
鱼峰多赞呗之欢。虎溪有送迎之限。
紫萝山径。居藏胜缘。
青松涧户。坐谐幽致。
枕石漱流者久之。原夫见化有缘。
应身欲谢。昊天罔极。
追怀自远。故有诸天会聚。
共位神光。列国交兵□□□译求其致。
岂不深哉。然则麟凤下灵。
犹称瑞贶。玉石微玩。
尚腾精彩。亦有楚铎沦照。
擢紫霭以冲星。周鼎沈华。
吐黄云而喷景。诚浩作者之述。
足称希代之贵。况乎释迦妙相。
如来真骨。虽八万四千之宝塔。
散在偫方。而九十二道之灵虹。
终闻间出。立诚斯应。
瞻庭庑而时逢。非德不邻。
历山川而罕致。是以忧填顿颡。
思存电下之光。波匿投身。
愿奉岩间之影。粤在梁武
精求不暇。以为秦登碣石。
而事止寻仙。汉索瀛洲。
而心非好善。于是斋筵凤设。
上祈忉利之宫。讲帐星随。
下请龙王之藏。轻赍棹海。
重赏梯山。庶玉匣之全移。
幸金棺之半启。以法师智遗人我。
识洞幽明。思假妙因。
冀通灵感。爰承纶綍。
载践沧溟。过石门而右指。
历铜标而左顾。乘桴月沂。
戒楫星沼。相彼遐陬。
实维荒裔。一音演说
本承听受之乡。五日继明。
素隔照临之域。珍奇乃萃。
圣德攸传。则知有感必臻。
信覃幽境。不行而至。
岂隔殊方。法师既达国城。
式敷朝命。受铣筐而顶礼。
抚瑶缄而跪发。尽收其宝。
重载而归。亦犹珠匿弊衣。
须马鸣而后用。金藏陋宇。
待龙树而方开。梁氏之都妙算而仰神光家之繇也(十四字疑有脱误)
炎凉可质。往返九十旬。
楫柂不辍。风潮八千里。
大同三岁。届于兹邑。
法师性丰幽澹。质固虚羸。
绵历是淹。疲疴屡积。
维摩见病。益伸方便之门。
道安谢归。思远朝廷之事。
愿居此刹。有诏许焉。
仍分舍利。俾宏真福。
国惟瓯络。郡实番禺
尔其封疆跨蹑之壮。海陆会同之冲。
上当星纪。下裂坤维。
阶百越而邻三吴。轵雕题而陬交趾
神仙气色。汀洲建不死之乡。
舜禹精灵。原隰现行宫之地。
闾阎雾扑。士女云流。
讴歌有霸道之馀。毗得华风之杂。
蜃楼高峙。犹埋夕帐。
螺台峻积。尚识朝基。
信夷夏之奥区。而仙灵之窟宅也。
此寺乃曩在宋朝。早延题目。
法师聿提神足。愿启规模。
爰于殿前。更须弥之塔。
因缘盛力。人以子来。
徵日官而正墨。集风师而举草。
育王奔命。扫地户而献神兵。
梵事驰心。感天官而下灵匠
崇阶遽积。宝树俄周。
不殊仙造。还如涌出。
故其粉画之妙。丹青之要。
璿基岌其六峙。雕关纷其四照。
仙楹架雨。若披云翳之宫。
䌽槛临风。似遏扶摇之路。
华珰于月径。璧合非遥。
拨罾网于星浔。珠连可验。
玉虬承霤。傃云窦而将骞。
金爵提甍。拂烟衢而待翥。
瑶窗绣户。洞达交辉。
方井圆泉。参差倒景。
雕镌备勒。飞禽走兽之奇。
藻绘争开。复地重天之变。
悬梁九息。良马踆走而未穷。
謺磴三休。的卢骋犍而知倦。
是栖银椁。用府琼函。
采舍卫之遗模。得浮图之故事。
爰自梁末。以迄皇初。
城邑屡新。轩墀若旧。
虽复百魔蜩沸。听鼓铎而怀音。
六贼蜂屯。仰椽栾而革面。
多回净施。罕犯仁宫。
则知遐吹所会。斯同偃草。
慈云所润。岂直流根。
故能比蜀守之祠堂。长为典制
鲁王之秘殿。若有明徵。
宜其作镇一隅。俯炎荒而独秀。
盘基有地。冠终古而长存者乎。
国家业拥太初。事用皇极。
高祖以援危拨乱。伏紫气以登三
太宗以端拱继明。自黄离而用九。
皇上缵乾坤之令业。振文武之英风。
太阶平而百度理。中国定而兆人乐。
时和岁阜。邑颂涂歌。
以五刑不用。六械徒设。
舟车四达。难论贡赋之差。
襟带八荒。非复华夷之隔。
天宝降。地符升。
木石甄祉。飞沈效庆。
虽叶和制变。实赖文思之功。
而持盈守成。亦资连帅之助。
大中大夫使持节广韶等州都督李某。早登清贯。
夙践崇轩。嘉猷迥发于天朝。
善政果行于期月。越溪仙锷。
吐光芒而骇人。岱岭寒松。
排风飙以成性。美哉。
称由功著。鹘响彻于云霄。
方为时须。熊轼疲于道路。
广陵单毂。如送张纲
浡海乱绳。复思龚遂
王尊皂盖。欣临折坂之前。
吴隐朱軿。更集贪泉之右。
高名夙著。佛化横飞。
偫盗屏迹而归农。奸吏闻风而去职。
京坻坐积。圄犴潜回。
汲黯之卧淮扬。直闻清净。
王堂之居汝郡。但举贤良。
用能使槛阱不施。猛兽巡江而远窜。
市廛无扰。商旅倍道而相欢。
飓风寝毒。炎埃罢厉。
人称有道。家实无为。
加以援翰写心。自契真廉之旨。
高谈见意。不踰元默之津。
学究儒林。真穷释部。
知通人事。且味禅宗。
道可以知归。物繇其显会。
是岁也。忽于此塔。
重睹神光。玉林照灼。
金山具足。倏来忽往。
类奔电之含云。吐燄流精。
若繁星之转汉。倾都共仰。
溢郭周窥。士女几乎数里。
光景动乎七重。实孟冬之日也。
观夫至道不私。瑞生必由乎乐国。
庆基有会。福至必依于善人。
自非化足动微。教非饰迹。
何以发真如之盛契。壮实相之辉华。
在昔凤集颍川。宣后归功于良守。
龙游湘浦。章帝布德于贤臣。
历选前猷。兹为故实。
然后上和下睦。主圣臣良。
灭火返风。虽有辞于进壤。
母修子应。亦何愧于当仁。
至于百越衣缨。三阙耆老。
或代传篁竹。气推丹桂之城。
家擅芝兰。名动苍梧之野。
平原而袪甲。拥崇闼以鸣钟。
并为蕃部之恩。亲睹招提之瑞。
同祈介福。共洁斋坛。
罄龙象于南州。尽衣钵于西竺
会吞方仗。供备盂兰。
法鼓振而沙界肃。洪钟锵而铁围净。
妙财爰舍。法施争流。
华毂牣于香城。文驷填于宝厩。
镪藏巨亿。更入僧田。
价直百千。还登佛座。
岂徒照车十乘。列隋氏之明珠。
盈篚万金。积大颠宝具而已。
朝散大夫长史某。地乘华绪
价偃名流。豫章擢而成干。
骐骥生而蹑影。山涛天骨。
无情吏隐之间。王衍风神。
自出尘埃之表。自忝荣岭海。
作式瀛幽。略其小术。
包其大体。振温良之逸步。
得毗赞之宏纲。布道移风
善宠邦政。归休置驿。
独守家声。然则野老行歌。
虽致功于露冕。藩君坐啸。
藉美于题舆。化成异壤。
抑由同德。故能道扬法教。
挥斥盖缠。家怀方广之恩。
人慕韦陀之学。传灯继爌。
曳组成阴。下逮府寮。
旁周县寀。并志薰修。
同希福慧。时有明威将军行禺府折冲都尉李公。
天子之旧属。朝廷之夙将也。
灵根自远。圣族多奇。
睇盼于甘泉。奉衣缨于平乐
青龙带剑。先超殿阁之荣。
白虎衔珠。早陟斋坛之宠。
自招皇诞。作镇边城
湟水楼船。劳都尉
灞陵车马。尚识将军
魂惊断雁之峰。恩尽沈鸢之浦。
濡鳞涸辙。处定水而弥勤。
抚翼香林。在穷途而更切。
频光法会。荐委殊珍。
护持攸仰。招提是属。
其兆基也如此。经纶黼藻。
其大矣哉。爰有上座宝轮等。
并妙根宿值。胜果将圆。
翰飞般若之林。高步檀那之舍。
慈衿密洞。散明月于谈筵
智锷相辉。化繁霜于宝刃。
思雕琬璧。式播徽猷。
弟子家嗣太邱。忝闺门之薄宦。
地连睢涣。窃藻绘之馀工。
爰托下才。用旌高躅。
岂知仲宣旅泊。方衔深井之悲。
长卿罢归。空负淩云之气。
我之怀矣。乃作铭曰。
太息颓运。嗟乎失道。
德弊为仁。物壮则老。
絷猿情暗。求鸮计早。
赤水沈珠。元邱坠宝。
皇矣妙觉。蒸然应期。
宗深微妙。业奥慈悲。
燃灯匡俗。舍筏济时。
涅槃不住。般若无思。
俯迹见生。和光不灭。
色音虽昧。规模尚切。
猗欤上人。穆彼惟新。
智倾八藏。心超六尘。
凄凉燬宅。解脱迷津。
鸿冥伫想。龙蛰存身。
青盖遗邦。黄旗故服。
原隰形势。江山重复。
涧户秋明。岩盘夜烛。
鼓钟于宫。声闻于外。
聿求紫闼。言寻丹濑。
绝域栖遑。惊涛颠沛。
至诚冥感。神珍显会。
甄陶设险。翼轸疏源
尉陀馀国。卢循旧边。
邑居雄盛。人物殷全。
是维乐土。实曰龙川
护持灵刹。庄严宝塔。
基构鼎新。亭栾栌嶪。
奔日宵排。归云晓纳。
架壁三休。连甍四合。
分惟星纪。境控天池。
栋宇绵邈。衡津推移。
神机丕应。瑞景潜仪。
光合玉庑。彩动金枝。
凡我寮庶。同嗟权实。
周顗情勤。王濛思逸。
咫尺幽键。往来灵室
共荫法堂。俱归慧日。
四维信受。三明宏益。
贝叶纷纶。龙华舄奕。
讲肆宏敞。齐筵巨翼。
供引纯陀。饭回香积。
天人合契。幽显同心。
倾家奉贿。破产移琛。
轩裳夐骛。缨佩交临。
兰薰习远。檀那意深。
伟哉连率。冲乎德化
职重隼裳。秩遵熊驾。
酌贪贻则。还淳息诈。
道济香城。祯凝宝舍。
琳琅什种。梓缁徒。
调轻僧会。辨析文殊。
奔螭易失。令鼠难拘。
愿刊贞珉。永冠康衢。
伊我穷途。欣兹胜谒。
文休泛海。仲翔游越。
倘想知音。有怀明发。
谬惟雅顾。叨陪天骨。
爰抽弱翰。式叙高踪。
孤音易竭。独赏难逢。
思起王粲。悲生蔡邕
岂无章甫。谁适为容
张说监修国史等制713年11月22日 唐 · 苏颋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五十三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敕。古之王者。
代有史臣。以日系月。
属词比事。举而则书。
用存有法。事而不法。
是谓空言。盖袖贬之重慎也。
自非经术文雅。进德修业。
出忠入孝。匡俗佐时。
惟朕宝臣。有邦良辅者。
孰可综覈班纪。发挥苍籀。
银青光禄大夫中书令上柱国燕国公张说银青光禄大夫兵部尚书中书门下平章三品上柱国梁郡开国公姚元之等。并可监修国史
馀各如故。主者施行。
德安县东过渡山行至隘口己亥 清 · 钱载
 押阳韵 出处:萚石斋诗集卷第四十一
渺然去蒲塘,未能登傅昜。
昨雨晚寒色,初晴秋野香。
村中刈稻了,乌牸肥鸡黄。
涧湾荞麦秀,槲叶石梁
窈窕既复陇,蜿蜒更重冈。
踰岭见庐岳,刻石怀夏王
方辅匡俗,欲寻恐未遑。
赭峰乱可数,修洁殊低昂。
枉道出其间,从容副所望。
隘口有担夫,停舆问答相。
泛舟游山录(三 起乾道丁亥十月,止是年十二月。)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五九
乾道丁亥十月乙未朔,早,自白沙入小路数里,游云光寺。
寺亦华焕,登阁望六山如围屏。
欲少留,而提举常平李察院领客将至,留二小诗戏之云:「来如负弩先,去为乘骢避。
江祖一片石,留伴幽人醉」。
又云:「作者正七人(宾主正七人。),饮中空八仙。
长斋讵容醉,晋也合逃禅」。
遂同赵生过江祖兴道院,主僧行馀置酒。
访李白祠堂,但有废碑在壁角。
令行馀导至石边,攀缘而下,得小舟同泛清溪(《图志》云清溪自此方成溪。)水正碧色。
下浅滩数里至玉镜潭,水自南来,触岸西折,弯环可喜,深才二三丈云。
李白诗云:「江祖一片石,青天扫画屏」。
又云:「溪水正南奔,回作玉镜潭」。
皆实录也。
途中占小诗云:「清溪水色胜于蓝,祖石移舟下镜潭。
妙绝画屏并碧玉,谪仙不见与谁谈」?
晡时回至弄水亭,以五杯酌赵生,遍饮其从者。
晚闻赵守在九华楼上梁,就见之秋浦发源自江祖来,二水在池州城外及石埭、清溪、齐山之间,涨潦则合而为一。)
丙申,赴州会。
丁酉,时侯、李仓再醵会。
戊戌,欲解维,会大风雨。
汤侍郎之子新行在排岸文林君涛、江西运干承奉君灏相候。
侍郎辛未知举也。
己亥,大风雨,夜行甚险。
庚子,早起四望皆银山,初不知夜雪如此。
诸公访别,已撑舟数十步,而风大不能进,复泊亭下。
江州经过,诸公强欲同会,遂冲浪解去,薄暮仅至清溪口巡检寨前。
日本皆便风,但舟不可出溪,遂尔阻滞。
辛丑,雪晴。
早出江转至池口,即梁昭明太子所谓食贵池之鱼者。
有庙甚雅,而俗呼郭西九郎。
终日牵挽,夜泊戚家港。
壬寅,东南风大作。
辰后牵挽至李王河口,久之风定,抛过北岸,入长风夹而止,风色却转北。
此去皖公山百馀里,天色晴明,方见今为石龙山所隔。
癸卯,早至宣城洑抛江,午后入雁汊下口,遇二兄、十三弟、资上人,维舟置酒。
甲辰,为兄弟留一日,再置酒。
北风甚熟,溯流之帆如箭,予固应留也。
夜大风,极可畏。
乙巳,早与兄弟别。
北风粗可挂帆,才至上口遽止,牵挽过赵屯,望见皖公山。
夜泊汲阳洑,四无人烟,止可避东北风。
丙午,南风鼓浪,去留不可,迂二里入泊横峰港。
风益高,不徙则今夕殆哉。
丁未,早风静,抛江中流,望皖公山如狮象,戏作小诗云:「大婆岭独高秋浦,皖公山正望龙舒
端如牛女隔天汉,不似彭郎近小姑」。
夜泊望江夹。
戊申,早行数十里,日欲晡,至孙公湾止。
登岸半里有数居民,地名九铺冈,去望江县十五里。
米尽,潭州客舟张氏送数升,以果实答之。
己酉,昧明抛江,已而北风作,过马当、烽火矶、小孤,扬帆甚驶。
午后风益高,晡时至交石夹上口而止。
是日凡三抛江,最后摇荡骇人,终夜波涛拍枕。
庚戌,风益横,白浪如山,夜不安席,仆樯以杀其势。
既而徙寓民居,终夕不交睫。
辛亥,风正北,以舣泊未安,趠白浪至湖口县
县港仅能容舟,水稍落则不可泊。
主簿刘迪功绛、监税蔺成忠汉杰、权监鞠承节□、彭泽黄宣义炎、彭泽簿鲁迪功唐佐并相候。
黄丞,季文通判之子。
鲁簿,己卯年宣城解进士也。
渊明遗迹,云旧县有祠,去今县二十馀里。
唐末五代时徙今县,惟祠狄梁公,公亦尝令彭泽故也。
登岸过上钟石,至崇寿院,有澄轩下临钟石,而为张巽县尉所占,约寺僧访之。
山久榛芜,张自云近稍芟治,岩洞间多熙、丰、崇、观以来士大夫题字,其中一石高四尺,扣之硿硿然,东坡所笑者此也。
江水北来而浊,湖水南出而清,合流仅五十里方混。
无为子杨次公一联云:「浊浪自分清浪影,真山徒作假山看」。
语殊中的。
盖山前数石绝奇,巧而宏壮,全类假山耳。
张生饷㓠剁酒一杯,不能饮。
命车登岳庙。
岿然山之上,前列五峰,殿宇数层,殆百间,高处可望淮南五祖、二祖山
次至下钟石、广福院,山路梗塞,攀缘而上。
亦有一石阔丈馀,可扣击,他石则否。
然则李渤所谓南声北音,亦未为无根。
向者齐山众石中独一石声,此磬石相应,东坡辨之详矣。
闻水涯尚有一响石,而线路临深潭,蔓草蔽之,予步往,几堕不测,当咋齿镌铭以为戒也。
山陬地稍平处,前临江湖,面对庐阜,左映井邑,右带淘河洲,若创一亭,当为湖口绝景。
江行望上下钟石皆截苍数十丈,及游其间,则岩穴亦有幽邃处。
晚留张巽饭,酬杯酒之惠。
壬子,风平而雨,扬帆掠大孤。
午后过长岭十馀里,遇盐船坏于岸,前日同至交石夹,商贾贪程,夜冒大风至此,遂触石,可为无厌之戒。
晡后次南康军,水殊未落,入泊寨中。
太守硕夫奉直签判赵无悔宣教及杨德起解元日新相候。
杨君,伯母尚夫人之从甥孙也。
终夜雨。
癸丑,欲游庐山,值大雨。
教授沈迪功元宪录参吕从政竣、吉甫曾孙。)司户迪功汝舟司理丁迪功惠乡、司法张迪功绍、星子文林镗、新武宁主簿陈迪功准及其子新上元矩、添差都监修武政、赵从义伯益监赡军酒库孟修武允武及其子孝纯并相候。
刘政处州人,尝为御龙直供殿伞,云在殿陛间识予。
晚赴军会。
甲寅,早,杨德起同其妇来,留食。
访星子京,观三不欺堂。
京,豫章盐铺子也。
二十登科,初任临川主簿
尝至民家,昼寝,梦若老媪祭己者。
既觉,则媪方祭亡子,视其貌与食品良是。
问媪子死之年月,正令生时。
此事盛传,而镗讳之,后询郡人,云果无此。
又过陈准主簿宅,登楼望庐山及星湾,有甲秀堂(用白乐天语。)对瀑布、香炉峰,其家藏黄太史绢写《金刚经》十七分。
乙卯,拂旦出西门,过开先路口数里,由别径入简寂观宋陆修静先生故居也(中道有栖隐观,乃梁昭明太子书堂,忘记询问。)
其傍有岳庙,守者云先生炼丹井也。
已过,回步访之,深三尺,在田间,酌讫乃至观中。
陈贤良《记》云:观在白云峰下,其间一峰独秀,曰紫霄。
其北又有屏风山(今日云气未收,不能细览。),其前一里有鸡笼山(今俗呼鸡笼峰。)
观门有朝真阁(今废。),殿前有先生醮石,亦名礼斗石(今有为石陛以登。)
道藏石刻、铜天尊像、石磬、白云楼兵火,今皆亡。)
西涧悬瀑落于庑前(佳甚,庑亡。)
甜苦笋间岁一生,相传先生手种者。
邂逅章缋,自称官人子平状元之曾孙,知予中外族亲甚详,岂诈妄乎?
与之同过度仙桥。
《记》云许坚𣉜衣石在涧中,问道士则云沙石堙埋久矣。
进观连理树(乃黄连树,甚大。又有一树,亦大根抱巨石,鼎足而分,傍附于石,与黄连树连理。),次至先天观(去官路里许,兵火后破屋数间而已。),次至祥符观
旧名灵溪,《记》云三武士尝栖溪侧,汉武赐名,齐朝修创,南唐重修。
今石衢甚广,而屋宇极不振。
自此数百步即归宗禅寺,枞老来迎,饭而后行(馀具三月《记》中。)
道中有三军别祠,即所谓三武士,其名曰唐建威、李德殳、宋云刁。
正庙自归宗登山才里馀。
又其上八里则紫霄峰,峰顶有铁浮图九级,藏舍利,远望如枯木,而晋梵僧邪舍亦有坟在其侧。
又三里有谢景先草堂,乃杏林故地。
天气未佳,且无乡导,不果遍游。
杏林者,后汉董奉治人疾不取赀,使愈者人植杏五株。
自有太乙观在山北,或曰杏林在此,而上升太乙观耳。
《记》又言归宗后峰半右石室中,有夏禹刻字,仅百馀,人无复至者。
过归宗,望紫霄峰亦有瀑布。
行官道约三里,入小路,访栗里,求醉石。
土人但云此去有陶公崖,无栗里。
屈曲行三里,遇数道人草庵,过庵背有崖占涧,醉石在焉。
仰视飞瀑披大石而下,甚为奇观。
石有坳处,俗云陶公枕痕也。
又指若虎迹者,其说尤荒唐。
尝记前人题诗云:「五字高吟酒一瓢,庐山千古想风标。
至今门外青青,不为东风肯折腰」。
惜乎不记其姓名。
馀具《记》中。
久之,复出官道访谢康乐经台,或云地属皇甫道人,已樊之矣。
次至黄龙灵汤院,败落特甚,而汤泉固自若,或题东坡可遵绝句于壁间。
又十五里落路数百步至康王景德观
观对天柱峰,倚凌云峰,兵火后殊草创。
其西有四庵一院,相去不远,而《记》中无所取,故不往。
夜宿山月轩,下临大溪,帘水所注也。
终夜如大风雨声。
丙辰,会庆节。
烧香毕,早同道士乔太和渡溪入谷五里至旧观基(《记》云隋开皇徙。),今为菜圃。
又半里至龙泉院,破屋数间而已。
又十里至董氏茅屋,疏食毕,望帘而进,此陆羽经》第一水也,熙宁元年七月夏倚所记,信而有徵。
言过石磴路甚危,盖鸟道缘崖,其下即涧壑,又草木蒙密,须尽芟去乃能徐步尔。
所谓平石可坐数人者,正与帘对,过此则大石散乱不可行。
予跳跃其间,从者皆惊,逼帘溅沫噀人如雾雨,毛发凛然。
水初束于石峡,势犹未广,既而散布倾泻,虽冬深水缩犹为十馀派。
闻山后乃开先路,岂非与山半之瀑同源耶?
谷中若用两壮夫挟山轿则可代步,然屡涉溪流,春夏涨溢,亦未易进也。
今日予皆徒行,幸天气晴和,归路方有微雨。
回至山月轩,道士乔太和犹未饭,且言尝有雪霰谷中,不知也。
去观五里至荆林市,是为山北江州境,大风,人不能立。
晡时至侯溪市,入圆通崇胜禅院
古有侯氏,故以名溪。
长老不在,首座祖胜潼川人,可与语。
同过旻古佛塔,谒西堂修谊,故人惟讷之兄也。
东塔广福院相去二里,寒甚不果往。
至磨院,风益甚,或云寺前水中有风穴,故多风。
饭罢,登至乐亭(在法堂后。),观李后主昭惠后画像。
访清音亭,兵火后偶馀此亭,乃摧坏弗葺东坡诗云「梵音堂下月临泉」,不知即此亭否。询寺僧乃云无梵音堂。),惟石渠二百五十丈尚无恙。
夜宿寺中。
丁巳,早谒圆通殿(旧但樟木观音,今亡,乃设释迦、观音、文殊三像于中,而环以二十五圆通。),会食于东轩,殆因慎老与东坡兄弟唱和而建欤?
出门望马耳、石耳峰方出。
昨夜疑大雪,今天气乃稍开晴。
过甘泉市至七里冈,落路饭广福庵。
庵前水即石门涧也。
同主僧惠辨行百馀步访尊胜庵,下有大石高数丈,长如之,中若剸裁,可过二三人,谓之石门
相传古有僧诵尊胜咒而石开,遂以名庵。
庵对仙步峰。
又数十步至保宁庵,三面皆山,其南石柱峰在焉(此三庵皆沿石门涧激水嵦,资其利。记中石门恐非此涧源。)
次度桥上双龙庵,双龙谓锦绣涧及庵旁之小涧也。
过此直上天池凡十五里。
或云两旁通谓之锦绣谷,盖春时山花盛开,望之如锦绣云。
山路峻甚,每三四里辄为亭以憩,凡五亭
第一亭跨涧,颇雄伟。
行至半山,有处州道人草庵在锦绣峰下,指其旁以为竹林隐寺,游人或闻钟鼓声。
按《山记》云香像冈北名阿那卫,内有寺基,时闻钟梵,而寺隐不见。
其旁半里有罗汉岩,亦阿那寺之类,而近世误谓之竹林(山南有竹林。)
由道人庵而上路愈峻,每数十步即回视,江湖无遁形者。
过第四亭,有大石淩虚而出,可坐数十人,一目千里,略无蔽障(俗呼四望石,以《山记》考之,亦非是。),平视一峰,上有巧石(俗呼香炉峰,以《山记》考之,乃东林化成路。)
亭午天池禅院,虽凿二沼,其涸可待,所谓天池,今不可到,号曰龙潭
铁船峰下亦有黑龙潭,祈雨则至焉。
长老不在,同首座道彻登文殊亭,下视铁船峰、望石涧
自山委蛇而出,直达于江,然则尊胜庵之石门非水源矣。
院有崇宁间西天僧金总持像及贝多叶梵书数片并佛牙。
观毕,同道彻谒隆禅师塔,其旁即定心石也(《记》中一名望仙台。)
道彻指其前一峰为十八贤台,未知是否。
新罗岩草深路迷不能至。
归院日方斜,复度岭行二里许至主簿(顷有主簿于此遇文殊胜境,立石塔,遂以为名。今秋雷击其尖。),洞视空阔,又非第四亭而上可比。
东西二林历历在眼,而江州屋壁已可辨。
有九十九峰栉比磬折如城堵然,王韶观文葬其下,此登眺最佳处也。
稍前至佛手岩,雪花满树,庵门尚闭,乃知昨日大雪,今日骤霁。
南山云气犹未散,赋小诗云:「十日顽阴不见山,山中一夜雪封庵。
伊予的有寻山分,日照北山云在南」。
闻每岁自九月便有雪,至三四月乃消云。
岩石空洞不止容百人,下有泉水。
道彻云岩上五峰如指,故号佛手,近为野火焚裂矣。
缘岩后细路数百步,东望一峰即旧峰,顶院今废。
或云其间方是锦绣谷,达于平田。
又下视磐石,相传远公讲经台也。
佛手岩二三里度小溪,乃至大林寺,遭野火仅有基址。
其额为冯教鍊者徙寘坟庵,并令一僧据其田,人无知者,予按白乐天「诗心实慕之,物色乃能至」。
其旁小径即下山南栖贤路也,地在山顶而反平衍,谢灵运诗云「冬夏共霜雪」,其高可知。
予作《吊大林诗》云:「上尽诸峰地转平,天低云近日多阴。
古来南北通双径,此去东西启二林。
虞世南碑从泯没,白居易序合推寻。
匡庐第一金仙境,忍使如今遂陆沉」?
黄昏归至天池礼文殊,求灯闪烁合离,或在江南,或在近岭,高者天半,低者掠地,又赋小诗云:「代马腥膻暗五台,南方世界且徘徊。
一灯便是真知识,不用奔波学善财」。
是日云散日出,寒燠适中,甚惬素志。
山中薯蓣花全类蝴蝶,又有万年松、罗汉线、菩萨石,即《记》中所谓白石英也。
戊午,早,同道彻望罗汉岩即下山,山上微雪,山半乃为雨矣。
石门侧出官路,稍前即岳家市岳飞葬母于此,故为市。),自此可上化城
不惟足力有限,又《山记》止言石盆之美,而楼阁已非昔,遥睇而去。
回视文殊亭渺在峰顶,主簿塔仅如枯木,佛手岩屋仿佛可辨,始叹昨日登涉之不易也。
午时林口(谓二林之口。),过香谷慧永禅师义熙十年化。),入西林寺,即慧永道场也。
流水㶁㶁,循阶除赏玩不能去。
寺不经兵火,但不葺尔。
牛僧孺书寺额,佛像独被冠缨。
访水阁院,已废,但存浮屠七级。
次至东林晋慧远法师道场。
法师雁门人,于是寺前方兴雁门市,虎溪在寺门之外。
《山记》云清溪有亭(今废。)牛僧孺太和四年书神运之殿(今殿非其旧。)南唐元宗题神运木(今亡。)
流泉匝寺,下入虎溪(如故。)
殿后白莲池(如故。)、晋辇(或云政和间太守焚之。)、经藏院(经卷尚存,古经生所写。)、白公草堂(《记》云非元和故基,今又焚毁,但存阶墄。前对两大流池,左对香炉峰,其侧则,鸡冠峰,右望天池,四旁多水。)、双玉涧(《记》云草堂半山二泉出石间,故曰双玉。寺僧无知者,予按记而得之。此处望见莲花峰双剑峰。)、明皇铜像、(今作傅大士装饰,观其丰下,真明皇也。)唐壁画等(今亡。)
上方舍利塔(有南唐保大碑在门首。)颜鲁公题名(与古碑多在者。)
上方之北虎跑泉(深八九尺。)、五杉阁、(阁后作释迦入灭卧像,十大弟子环立。)甘露戒坛(今亡。)
其西石磴三百级岳飞拆砌母坟。)、滴翠亭(今亡。)、殷仲堪聪明泉(在寺中。)、佛影台、(今亡。)晋朝(亦为岳飞取去。)
是寺最为古刹,而兵火中岿然独存,入门楼阁华焕,宛如仙宫。
长老本然,自号浑融师,宦族也。
共饭毕,同访远公塔,郭功甫作重修碑。
次至照觉佛海二塔。
归登五百罗汉阁望诸峰,阁下即内三门也。
由东林二里至广福院,本大明公庙保大五年陈元裕撰记。),靖国元年封靖明真人。
《记》云真人姓匡,名俗字君孝,出自殷周之际,居此山。
或云受道于仙人,共游此山。
人谓其所止为神仙之庐,因以名山。
或云匡俗汉人,汉初封越庐君,故曰庐山
次至太平兴国宫,街衢门阙,气象清华。
刘越石高三四尺,根植地中,在宫门之外,仙乡亭废矣。
宫倚圣治峰,正殿惟设采访使者像。
其后乃太上本命殿,两层,绘使者变相仪卫,次以五百灵官。
又其后有云无心堂,临流水,可爱。
道士皆星居,有刘烈者号虚谷先生,尝进《易解》云。
知宫留宿不果,新创钟楼而行。
名景阳,华丽殊甚。
日落,至清虚道人皇甫坦庵,饭罢馆焉。
被遇太上,结庵拨云峰下,自言兖州瑕丘人,久在川陕,尝遇朱桃椎,善布气,时时书字,决人祸福。
或云年七十二,山中道士言其颜貌已不逮二十年前矣,近损足,未能步。
茅山张椿龄亦被遇太上,今年亦得此疾,异哉!
庵侧有泉,太上题曰神泉,又为阁以藏御书及像设。
己未,早,皇甫道人再具饭。
饭讫,行数百步至云溪庵(即莲花洞也。侧近亦有数庵,闻不甚佳。)
自此若出官道,则过妙智院及蛇冈(即䢼亭湖分,风神化身之地也。)
予欲趋太乙宫,或谓小路差近,乃过击牛墩,皆峡峻岭,亦六七里方至真宗赐名大中祥符观。),即董奉上升之地。
大概二十一日已记之,其事出葛洪《神仙传》。
观在莲花峰下,不经兵火,有升元六年韩王知證记,是时犹谓之庙,保大十二年记则为观矣。
宣和二年升元真人
观中犹种杏前殿一株甚大,其后又有种轩,春时不妨宴游也。
道士萧惟亿,年七十馀,未尝出门,视其貌盖有所养者。
自观五里至禅智院(对双剑峰稍偏,正对山之外有小石榴峰。),以其为旧屋,故游焉。
《记》言院后有绿野亭,忘记询问。
进至双溪宝严禅院再饭,同长老世显步过云庆庵。
《记》言因流泉为池,多畜鲂鲤,今仅存坳洼耳。
世显之𩦺,令庵僧致康前导,过宝积庵,殊不葺治,但有程公辟师孟诗刻。
访白云亭,已为王秀才治冢,其上披荆棘。
寻所为磐石鸣泉,久之方见。
泉石诚佳,而又北望湓江,宜陈舜俞以为山北最佳之庵。
此去江州才二十馀里,山北之境尽矣。
跨𩦺五里上吴章岭,乱石聱牙,颇亦险峻。
岭脊分江东西两路界。
过界便见五老峰,是为山南。
岭下有小路至智林、净慧院、昭德观。
会日斜仆疲,乃由官路过大富庄。
至相辞桥(俗云蔡、李二真人相别于此。)已昏黑,秉烛行至寻真铺,风大作。
入小路二三里敲观门,道士疑为盗,久之方出。
《真诰》言庐山元辰福地,而此观为第八咏真洞天,五老峰正在其后,而倚香炉峰
《记》言南北山各有香炉峰
庚申,登采访使者阁,望五老峰
《记》言汉武筑羽章馆于屏风叠,下临相思涧,今五老之峰垒石如屏障,盖其故址,自阁而望,相去若在百步间,庐阜之甲观也,为题其榜曰「云锦阁」,取李太白屏风九叠云锦张」之句云。
五老第二峰即狮子峰,与九叠屏相连,山无草木,晓日照之,殆如赤城,自廊庑望之,则奇姿巧势尤不可状。
龙潭在观后一里,水作琉璃色,其中数尺正黑,知观汤善翔云深数十丈,盖洞天之门云。
潭上有龙王祠,疑即《记》中所谓绿净亭也(神庙朝阳,庙额曰灵泽。)
巳初借善翔小驴,令四明徐道人前导过永福院,旧名云龙,煨烬之馀,方稍葺治。
次至垒石庵,盖近世僧德止所创德止徐稚山侍郎之弟。)
门外大石长数丈,复垒一石,前眺江湖宛如池,庵背即五老峰,乃几案间物,陈舜俞以未见,盖后来庵宇之绝景也(《记》中于谷源庵载路左叠石,然相去数里,未知是此石否。)
次度华严石桥,华严院今废。
次至折桂院,今名證寂,折桂因唐李逢吉得名。
《记》言山名幡竿源,而土人不知。
南唐济禅师石塔
有巢云轩,而《记》不载,不经兵火,气像便可爱。
前有僧房,可望湖而不见山。
次至解空院,其旁圣果院已废。
次至谷源庵,地形甚高,面对重湖
《记》言叠石奇伟,岂谓德止之庵耶?
后有幽泉,但屋敝无足观者。
自此而折,小僮指路迂枉,忽下峻岭,木叶被霜滑汰,几不能移步,至云台庵乃得平地。
庵后石岩如《记》中所载。
次至净妙院,《记》云古名青牛谷,即杨衡所谓随云步入者,俨然如造仙境。
门外数十步,回望五老及他山如图画。
凡此寺观庵宇,大抵环绕五老峰
每至一处,山色峰数辄不同,造物之无尽藏也。
狮子峰尤肖,今日但少云气饰之。
次至承天白鹤观唐混成先生刘元和故居,旧屋偶存,独无廊庑。
围二丈,在门内。
问东北木瓜岩,道士不知。
观前百馀步出官路,过三峡桥,遣从者先入栖贤,独与徐道人携二仆复由小路为卧龙之游。
初过中兴庵,即旧禅静院。
次宝庆庵,近各有一道人主之。
西涧刘凝之庵,无知者。
既过涧,徐道人迷路,度岭踰栈阁,遇炭窑,方知路穷。
得一夫引至上偃台,即祖教院,亦无僧。
行至此,又盘一岭,至卧龙新庵,有江州人主之。
复行半里,过旧庵基,沿涧乃至其处。
苍崖之下,怒瀑淙击,高十馀丈,与九华上雪潭争为长雄。
陈舜俞所记一无夸词,今日不惮崎岖险阻,凡以为此。
未至而悔,既至则乐以忘劳焉。
旧庵隔溪,崖石层出,粲如百叠之云,中有流泉注于涧,亦一佳处也。
五老峰甚近,香积院在其下,业留从者于栖贤,遂问归路。
数里至幽邃庵,今为尼居,主者觉殊,郓人。
壁间旧刻冯京诗,盖尝读书于此。
庵前度溪至上塔,《记》所谓拭眼禅师,石像如生者。
屋甚整洁,大竹成林。
酌飞锡泉,登环翠阁,望五老峰背。
自此下山数里即栖贤,徽老不在。
藏主可升,眉州人,予与同庚(辛卯戊申丙辰。),出程子山诗、泉老颂,且求一语,为占两韵云:「我比同年百不能,只馀霜鬓愧师兄。
殷勤觅句无言说,共拨寒灰听水声」。
寺比今稍葺,但残僧四五辈,不称大刹。
饭罢,同可升上人过五老、玉渊二亭,山水不辜老眼,而足茧矣,遣人至军城招妻孥来早会此。
辛酉,拂晓,自寺后渡涧。
行里许,过百药滩,石崖坡陀,道人于此晒药。
陟小岭,度茅冈,约四五里,并五老峰至明真尼院(亦是惠济、拭眼二禅师道场,绍兴初尼居之。)
冰霜满履,扣门久之方开,盖旧屋也。
尼师凌霄岩
岩在平地,奇石如岩,古有僧坐禅其间。
绕洞别过石门,谓之喝石。
其前一石甚大,即《记》中所谓对五老如宾客者。
傍有石屏,亦可爱。
出门数十步,望宫亭湖横出,而扬澜、左里左右相对,落星仅如叶舟,惟军城为紫荆山所蔽耳。
回过百药滩,分路行三四里入楞伽院,亦古屋也。
正依朱砂峰,旧号白石佛殿,创于保大中释迦像与西林同。
李公择尚书藏书阁在东偏,元丰以后留题皆存。
有赵天启者历叙公择中丞蔡确,故改户书云云。
西庑有东坡所作山房碑,又刻南唐佛像。
野夫、公择及黄鲁直皆有题字。
崇德墨竹高下三枝在钟阁,盖公择妹、鲁直母也。
寺门外即上天池、大林路,至为险峻。
老僧惠宝生于元丰八年,云自此别有捷径。
约一二里,过涧,入栖贤磨院,院在石人峰侧。
又里许遂至栖贤,骨肉方来,同观玉渊。
先是涧水奔冲,遇大石上侈下敛,悬瀑潨射,极其雄壮。
涛头瀵涌,散为玻璃色。
《记》言沙石万数,古今不塞,诚下通于海矣。
相对有寒泉亭,泉自山出。
又按《记》文访罗汉岩、宝陀岩于僧堂之后,皆无知者。
山上竹树间多崖石,其下有观音泉,疑自宝陀岩而出,稍加刜治必得之。
其南有小径,疑白云庵路也。
饭罢,徐道人乘驴归咏真,同骨肉再过三峡桥,徘徊久之,始知过桥之泉为陆子泉,其旁有沈锡大书「庐山」二字。
行小路,望五老峰了然,便道入高遥景德院,亦旧屋,有元丰间无为子题字。
老僧年八十,云李徵君书堂去院仅一里,今废,但刻其名衔于石,洗涤乃可见。
进至万杉院,上滴翠亭(馀具三月《记》中。),又二里入开先,登漱玉亭
度桥俯涧,涧中石含云母,如《记》所云。
天寒甚,太守适致馈,遍饮从者而行。
涧外招隐桥,近为寺僧徙数十步,而招隐泉无人知者。
物色久之,得于二百步外丛筱之后,石井依然,三酌而归。
路口有披云亭,稍前即古杨梅亭基,又稍前当四达之冲,即古四会亭,而俗子改曰屏翠矣。
回望山色奇甚,倒载而观之,紫霄峰剑立众峰之间,铁塔仅如一线。
将至军城一里,有承天院临溪湖,僧尝被盗杀三人,今不振。
入西门,日已暮,闻新成都漕郑少嘉察院相待移时,留书而去。
白乐天匡庐奇秀甲天下,诚非虚语。
陈氏《山记》北起江州,尽圆通,乃转山南,起康王观迄于吴章岭,其序如此。
予今自南而北,与之相反,故问津多误。
然《记》中指名奇特处十得六七,其馀当路者游,迂曲者略,异时再以旬日穷探极览,可使无遗蕴矣。
初,南唐元宗赐田给诸岩庵,故所至有产业。
中经李成焚荡,十存一二,又税重租薄,僧道往往逃移,寺观日以摧毁。
近虽稍修复,而废绝为多。
惟旧屋则气象终可爱。
舟中赋四韵云:「南北周庐阜,东西遍九华。
宴安无酖毒,痼疾有烟霞。
淡泊村村酒,甘芳院院
驰驱君莫厌,此出胜居家」。
壬戌,五更雪打篷。
平明出,别郡官。
庐山已横白练,欲解去,而南风作。
章得象《游落星诗》云「来游未尽登临兴,且喜南风阻去船」,殆为予设。
饭罢,携家棹小船往焉。
寺去军城仅五里,水乾则路通,今岁尚深丈馀。
按图经石高五丈,周回百五十步。
九江记》云:寻阳湖内陨星化石上连彭蠡,下接寻阳,其石圆洁,不生草木,峭然孤峙,独出波际。
兴于唐景福天祐二年赐额福星龙安院,本朝祥符二年例改法安
南唐戊辰(即本朝开宝间。)宣义郎汤净撰记云:保大中寺僧修葺,元宗尝临幸。
僧齐己、范文正公、章郇公、王介甫、平甫、程公辟、蒋颖叔、黄鲁直父子、郭功甫、洪驹父皆尝留诗。
龙图阁学士吴仲庶中复酷爱西轩,更名曰「岚漪」。
鲁直诗云「龙阁老人来赋诗」,谓仲庶也。
山色满眼,湖光千里,真世间之绝景。
又尝有玉京轩,今皆废,但存清晖阁(或云保大中命名。),西对庐阜,如青天翠屏。
初至,白云英英起山腰,少焉散漫,俄复退歛,已而山披絮帽,变态不常。
举酒赏之,不觉径醉。
午后移坐佛屋之前,东南观巨浸,右为扬澜,左为左里,其中两山如门,是为鄱阳湖
由寺门而望,则东北直宫亭湖,西南轩窗对流,清山其胁,亦有湖汊,西北则军城也。
再举酒归。
晚自舟中望山色,不胜眷眷,再以小艇入西草湖
过东古山下,观钓鱼台,鸿雁鸥鹭遍野,见人惊飞。
转而之流清港,上流清庵,在凤凰山,古殿残毁,慨想承平之遗址。
回棹已曛黑,过落星,闻钟声,往复殆二十里。
癸亥,早发南康
北风微作,已而转南。
过左里、扬澜,泊珠溪,而北风复作。
军城八十里有巡检司及小市,登岸北望庐山
甲子,南风。
晡时行四十里至吴城山,谒庙毕,登望湖亭,犹见庐山也。
殿左有穴如井,异时湖中或损米舟,则见于穴中,谓之神仓云。
十一月乙丑朔,风顺,行百三十里,夜宿连前渡,雨。
丙寅,日南至,享考妣。
雨作而风顺,未后抵豫章,泊南浦亭
亭在洪乔门,《职方乘》云对岸即殷洪乔投书渚也,亦见《水经》。
沈持要、漕汪养原及府官相候报谒。
边倅维岳同登拄颊亭望西山,以阴雨不快心目。
又有可斋陆务观所立也。
宋晋裕来,知其叔嘉正今不禄。
丁卯,三倅、边朝请、刘敷文尧佐胡奉议俦。)转运司主管官汪朝散迈、帐干许承直可久、干办公事文林闳、黄吏部然及其叔季文、李常州安国、司马总领倬、李靖州汉英、王提举瀹、王南剑冈、向郎中汸并相候。
铁柱观
柱在小池中,高二三尺,状类假山。
道士云每岁池水溢则江涨,枯则江落,今岁反是。
旁有铭,绍兴五年胡世将为之。
张法师者年八十馀,健甚,弈极高。
晚易漕舟,置酒留孟周叔、宋晋裕、益师。
戊辰,安抚司机宜梁承事季琦仲谟之子。)司法王修职中复、新建丞诸葛从政、馀庆监税詹迪功华、蔡承事嶒及其弟嵘宋景融之婿。)并相候。
赴府会,登子城南楼,望江心小山。
己巳,赴漕司会观风堂
周将仕郎可,抚守󰒇之子,同其妇六娘来舟中(六娘,陈德夫妹。)
终日雨。
庚午,早留刘篯寿知县、陈希鲁教授饭。
未后赴边倅会,登拄颊亭望西山,子夜方散。
家人招孟宅安婆来舟中。
辛未,上蓝长老了贤携素馔来,留孟周叔共享。
洪驹父《职方乘》载寺有蛟井事,以问贤老,具说无据。
前京西运判韩宣教子东,其高祖忠献王之兄弟。
久阴可厌,至是晴。
壬申,赴府会于滕王阁
天气晴爽,得西山之胜(《职方乘》引《水经》及《十道西蕃志》,云西山一名厌原山。)
癸酉,致政赵通直昌相候,同年也。
赴刘、胡二倅会。
胡倅送步障式,俗名画师,盖胡人饰以毡毬而画狮子形,故云尔,或云名挂罳。
甲戌,阴。
总管刘源相候,即金陵都统也。
出北门过天宁寺,同长老列岫亭,得西山之面。
又过大梵寺,登秋屏阁
《职方乘》云不知谁所立,但引曾子固云见西山正面如画者此阁耳。
又过荐福寺,观浅沙泉、马跑泉
寺有钟,光化三年节度使钟传造。
访黄超然,求观山谷遗墨,但有《枯木道士赋《、》寄老庵赋《、》煮茶赋》、《(埋地中,已漫。)薄薄酒诗》;
永州化光仁老画水石二轴,其一题云:「湖北山无地,湖南水接天。
云烟真富贵,翰墨小神仙」。
复有跋语,韩子苍各题一诗。
晡后至上蓝,寒甚,食于贤老之室,担拔道士来谈命。
次至观音院,即杜牧韦宙撰文,以石亭覆之,因号石亭者(有铁罗汉五百。)
是日既报谒,复游览终日,甚劳。
乙亥,阴。
修武郎使持节南丹州诸军州事、武骑尉莫延廪与兄弟争州来奔朝廷,寘之长沙,会亲兵欲挟延廪叛,故徙豫章
庐陵进士徐允武、前知柳州林奉直振并相候。
赴汪漕会于列岫亭,酌浅沙马跑泉
程公辟尝作双泉堂,潘兴嗣为记,其旁即清源真人祠,所谓灌口二郎也。
旧皆在城内,李伯纪绍兴初为帅,损城使可守,遂在城外,然其阔亦未易守也。
丙子,赴沈帅会于孺子亭,亭在东湖陈阜卿所创,四围皆也。
徐宅名见《水经》。
又有徐贤亭,《职方乘》详载。
丁丑,早别帅漕,人事扰扰,午时方能定,以小舟绝江为西山之游。
初至沙井口,按图志云在章江西岸石头之上,许旌阳谓吾升天后一千二百四十年,豫章江心忽生沙洲,掩过沙井口,是八百人得仙时也。
今相去者尚数十丈。
陆行二十五里至贞观院(旧名福林。),登阁观禅月罗汉摹本(真本在云堂。)
又五里入上蓝庄。
又五里至吴靖州伯思慎之坟庵。
又五里而远至鸾冈,三徐盖葬其旁。
三徐:卫尉卿延休骑省铉、内使锴也。
元祐八年张商英作祠堂记,今有画像。
或谓其基为耕者所坏,犹存齿发。
或云徐氏墓在博士墉,去此犹数里,而翠岩寺以鸾冈为案山,恐村民锄掘,托言徐墓,商英实之云。
稍前即翠岩也,栋宇深隐,气象闳壮。
南唐保大间澄源禅师无殷住此山,李主甚敬之
既死,祭以文,时本朝建隆元年也,韩熙载为之铭。
其后死心居此,而云峰晚亦悟道,故江西号为胜地
饭罢,同长老子坚步观洪崖,井深不可测,旧有桥跨其上,今废。
寺引水以给用,又汇其流激大轮为磨院。
数十步有奉圣宫,今曰紫清,徐铉为记,有唐肃宗像,道士仅数人。
归宿翠岩方丈,观李主赐无殷诏书,皆用澄心堂纸,每画日后即押字,印文如丝发。
近世自王汉之而下留题甚多,予亦题云:「李氏世敬桑门,其赐书遍江左诸刹,至于不失旧物如翠岩者鲜矣」。
又有郡人潘淳奉议以其祖侍读所藏太宗、真宗两朝御书墨本数十轴寄寺中,又有程公辟南禅师唱和,皆取而观之,惟所谓唐人写经则非也。
戊寅,早,乘小车循溪依岭行一二里,望所谓药臼者,在石涧湍流中,如石盆然。
次度牛栏岭、茶园岭。
最后度汤家岭,回望生米洲,乃至香城寺,榜曰「咸通香城兰若」,八年镇南节度使严景书。
东晋隆安中昙显肇居此山,尝与陆修静榷论,见北齐《高僧传》。
长老如晦,妙喜弟子也。
方丈侧婆罗树两株,叶皆下垂。
又有罗汉菜,尝以正月生。
饭罢,杖策登山。
初过榧林(或云有雌雄树。),其间一株最大者围丈五,号将军树,相传近千年矣。
程公辟诗云:「金锡云中若有声(寺记有罗汉四十九人持金锡见云中。)野僧同我上山行。
千年大婆娑在,老似将军拥万兵」。
次至旧院基。
次至砚石,长一丈四尺,阔六七尺。
程公辟诗云:「石头如砚贮寒泉,今古无烟水自闲。
待把万松烧作墨,大书长句满西山」。
次至灵观尊者坐禅石。
次至屋坛,高六尺,阔七尺,是为香城绝顶。
灵观者,隋开皇初罗沙弥也,为此坛行道求戒,寻偿夙仇而终。
自寺至此五里积雪犹未消,远眺章江,略见府城,山后即江东建昌县界。
周览移时,复至寺中读顺禅师碑、二苏诗刻、潘兴嗣记文、《慈顺塔记》。
遂还翠岩,日方晡矣。
同坚老登愈好亭,在寺后,前长老了因取《寒山颂》中「微风次幽松,静听声愈好」之句而为名,自作记,粗可观。
望寺场左右山环抱,而鸾冈正当水口,即三徐祠堂也。
方丈之右有半月轩(池如半月。)蒋颖叔有诗。
又有听松堂,熙宁间潘兴嗣尝作《寝堂记》。
澄源塔在寺右,大竹成林,围丈五六。
旁有齐王,即李主弟抚州景达也,亦署澄源,敕尝舍田入寺,故庙祀之。
法堂左阶花砖犹是南唐旧物,隐起之纹皆踏平,向来僧徒大集故也。
晚再同坚老及西堂三人过洪崖,俯视深潭,草木蒙蔽,埼峭绝,不容侧窥。
而水声湍洪,疑其有异,乃并涧十馀步披草而入,始见硖中石数十丈,飞流激浪,数节倾射。
而左悬瀑数道,相去三丈,妙绝不减栖贤之三峡
又其右多磐石可坐。
前此僧道皆不知,但窥井而已,若非再至,几成徒行。
僧善权巽中旧题诗云:「水发香城源,度涧随曲折。
奔流两崖腹,汹涌双石阙。
怒翻银汉浪,冷下太古雪。
跳波落丹井,势尽声自歇。
散漫归平川,与世濯烦热。
飞梁瞰灵碧,洞视竦毛发。
连峰翳层阴,老木森羽节。
洪崖古仙子,炼秀捣残月。
丹成已蝉蜕,井臼见遗烈。
我亦辞道山,浮杯爱清绝。
一舒啸,灵风被林樾。
尚想骑雪精,重来饮芳洁」。
亦佳作也。
前登云长老应通,庐陵人,过其寮饮汤。
己卯,拂旦游洪崖资禅院,去翠岩十里而近。
道中石涧湍流,淙激可爱。
度落马岭,乃至长老法遵单丁住持院,本白石道者智新所居。
殿宇甚小,法堂已摧,寝室窗外对梅岭如屏障。
真宗尝御制歌诗四篇赐智新,有「明珠为戒曾无玷,拳石充粮永不饥」之句,谓其煮白石而食也。
其馀敕劄皆在。
又有小金龟重十一钱(背刻「司命帝圣祖宝」,腹刻「大中祥符神丹化铁」。),沉香刻三教像一龛,人物极小。
又佛像一龛,金字《法华经》七卷(后有唐大中八年比丘绍安记并抄写倪德言,未知便是元本或德言所抄。),银字《法华经》七卷(凡佛名卷名之类则金书。),《夹颂金刚经》一卷(间以金字。),菩提叶四片,文殊像(破碎不可舒卷。),罗汉十六轴,佛一轴,道者真冯极赞一轴,皆赐物也。
智新又尝住西京应天院。
归饭翠岩,同坚老及二三同游再过洪崖,芟草开道,坐岩石汲泉烹茶,纵观飞瀑而行。
坚老遂别。
三徐祠下至江头仅三十里,昨日盖误而迂也。
新昌周迪功承勋希稷留刺。
夜来大风,归舟犹未息。
晡后挂帆,汪养原运使飞盖崖边,不能留也。
行十六七里泊石州夹,李全持永和书来。
庚辰,五鼓雨雪交作。
乘风而行,辰时至生米镇一号西岭旌阳之仆许大遗米得名,见《十二真君传》。)
玉隆人轿未至,以小舟游至德观
观在洲上,四面皆水,相传施肩吾钓台,唐则天时胡慧超置观。
兵火后重造,尚未备,惟坛上一株甚大,云慧超所种也。
有轩临江,可观。
命二道士弈,谬甚,取酒饮之,并饮知观胡天常。
午未间玉隆人轿方至,不果行。
刘信自府中来。
辛巳,黎明携家登岸。
雨虽止,泥淖没骭,肩舆者甚劳。
约四十里乃至玉隆,是为道家逍遥山福地。
前有胡詹庙汉州二吏。),次度龙冈桥。
按玉隆在西山之南,初不见西山,惟此桥略见之。
而言西山则起于玉隆,终于吴城山,其间寺观约数日可周
又有天宝洞,在三十里间云。
次有龙冈亭,八月一日开观,则以七月二十八日于此设净坛醮。
知宫熊师古、副宫熊大正来迎,馆于逍遥阁下。
宫本金氏宅,许旌阳来得之,晋宁康二年八月一日受命,十五日上升。
初名游帷观徐铉篆额。
大中祥符间改为玉隆观。
政和二年封神功妙济真君六年加玉隆万寿宫之号,仍缮修之。
东为三清殿,次真君殿,次道馆,皆横列为屋数百楹。
真君殿前古柏围丈五尺(《十二真君传》云施真人手植。),其半已枯。
每岁八月开观时,四方之人纷至,采其叶以疗病。
左有丹井,已眢。
右有药臼、石函臼,亦裂矣。
又有修行钟,刻姓名甚多,止曰戊辰岁,疑本朝开宝初也。
宫门外有《大周洪崖洞真先生胡尊师碑》,司马贞(其文称名处曰利真。)
言尊师名超(即胡慧超。)长安三年葬旴母靖之西合里山。
道言靖,犹释氏精舍也。
今旴母靖在逍遥阁墙外,亦有巨柏围丈五而不枯。
旧有亭,今废(旴母盖超之母。)
此去筠州奉新皆六十里。
壬午,早,焚香毕,再周览而行。
宫西面百步有小观,榜曰太虚,周真人上升于此。
旧名宣诏府,有保大五年丁未岁陈元裕记。
治平四年赐今额,政和癸巳李山为之记。
龙冈相并有彩鸾冈,以吴彩鸾得名彩鸾遗迹在奉新县。)
未后复至生米镇。
监渡使臣下班祗应张宏者,河间人辛巳岁隶大汉军,李宝海道俘以来。
承议郎新指使张玠求附别舟,许之。
解维牵挽才十馀里,宿下石溪。
癸未,无风,行甚缓,晚泊市汊。
筠河自此出,人烟甚盛,号新义镇,闻岁有火灾。
甲申,无风。
晡后过抚州河口,夜宿丝湾。
乙酉,雨,粗可挂帆。
早至曲江镇,赵常熟无咎来迎,同至其所。
寓正悟寺,有板碑记寺兴于隋而葺于伪吴乾贞中
殿背两壁分画骊山华山图,云是郭熙笔。
临流有内观阁,程子山尝留诗。
无咎云对岸渔者近获古器,有双鱼洗,镂「石尤巧」三字,又有器刻「阳燧富贵」等字。
午时次丰城,李宰愿、冯察推师直千乘并相候。
南安深罢归,继至。
略登宝气亭。
夜留冯推饮,雷电作而雨。
丙戌,风顺,冒雨行四十里,厨船触大舟,几覆,与去岁遇风涛之地相迩也。
晚未至樟镇七八里宿。
丁亥,午后至临江军太守李仲权通判赵奉议伯濠录参迪功师益、司户章迪功子获、知清江县张宣义陶、丞赵承事彦礼主簿桂迪功随、主管玉隆观任朝奉子严、新知兴国军向朝奉澹伯海、新通判邵州向奉议伯元、军学教授唐迪功友闻、新吉州教授杨从政愿谨仲并相候。
唐、杨皆同年也。
访王元老寺丞之妻宋五娘家。
元老郑人,宋即先妣外家,其子坪权新州阳春,已死。
泊舟行衙,即贡院也。
戊子,早至军学观石刻,赴李守会。
军治据富寿冈,后圃有清江台阁皂山
山虽小,颇类匡庐,江心又有萧渚。
晚别任子严同游盘园,饮于喜归堂。
二鼓归,大吐。
己丑,军中以久雨祈晴。
赴向伯海兄弟会,芗林益葺。
归已日暮,移舟光孝寺下。
是日欲留两同年饮,客众不暇,以酒果遗之。
军治侧有中大夫曹戬家,因锄地得古墓,椁朽而棺如故,其中皆清水,遗骨具存,木梳犹在。
验塼志,云开宝年葬筠州某乡村,盖此地初隶筠,后方置临江,城郭迁徙如此。
江涨。
庚寅,早,移舟慧力寺下,携家往游,去岁至此亦是日也。
巳初解去,风稍顺,至石口亦暮夜,距清泥尚数里,离军才四十馀里耳。
终日对阁皂山,闻自永泰陆去可三十里,来岁当来游。
辛卯,风正。
巳时至新淦县,宰陈通直浃、临江判官张文林权立之、新吉州永丰谢迪功承休、蔡秀才焕、字克明,郡人也,尝为宋景晋门客。)谢生铸、致政杨宣教扶图南并相候,馀客皆去岁相见者。
报谒过市中,谒陶母墓,有徐锴碑。
德夫侍其母及妇妹来舟中,具饭待之。
杨图南送所编《玉笥山宝箓》。
壬辰,庐陵胡从政思成经过相候。
辰后解舟,晚泊峡江滩下,非风力不能至也。
癸巳,早上峡江滩望玉笥,晚将至桐江宿。
十二月甲午朔午后,十四弟、平上人来迓,得邦衡梅字韵诗,答之。
过元潭,登崇玄观。
观有许旌阳剑,其长不盈尺,未必旧物也。
殿对大樟,或云旌阳手植。
其上数十步,江水盘涡,潭在其中,或云封蛟之穴也。
望山顶有石,相传旌阳试剑石也。
晚过元石滩,宿劳桥。
乙未,长道及永和相识皆来迎,同至吉水县少泊。
知县左奉议郎杨獬、太和主簿右迪功郎王正之监酒税陈承节邦杰、尉祝迪功邦基、万安主簿朱从政霖、新郢州长寿尉马之任、赵监庙善绎、承信郎彭思元并相候。
午后与长道、陈立夫小酌。
乘风解舟,晚泊梅林渡
丙申,早乘风至霁虹亭,守倅及郡官来迓,弟、侄、甥自永和来。
邸报:十一月四日行朝大雷电以雨,五日降诏责大臣。
九日宣麻,左相叶颙右相魏杞并以本官宫观陈俊卿参政刘珙同知
丁酉,雨,赴州会。
戊戌,腊,大雪
巳后至永和,归家饭讫,胡邦衡相候。
招季怀,以小舟置酒,同至值报谒。
二鼓,复饮三杯。
欲顺流归,以月黑而止。
己亥,早还舟中,具饭留长道七兄及乡人孙次山司法甫、蔡伯高兴伯
庚子,同老妻□至寺居,以经水柱朽,稍葺之。
辛丑,阴雨不已,七兄来舟中小酌。
连日遣数处投书,人颇劳。
壬寅,奠长冈。
赵从政彦侁自城中来,留饮。
癸卯,前宁都周通直绘、朱浒、朱岑兄弟并相候。
甲辰,马伯达相候,清之子也。
两日方晴霁,晚复雨。
乙巳午后迁入旧寓。
丙午,家集。
遣漕舟还豫章
戊申,早至长冈赴长道会。
晚雨寒,天气殊靳晴。
己酉,早留武次韦饭。
晚待陈平叔
庚戌,早令照老待隆庆达老,又待本觉僧本崇及青原行者祖稔。
崇将守罔极庵,稔干庄也。
晚饯七兄。
辛亥,早至江头送七兄及嫂如衡阳
具饭待长道及孙大同司户
壬子立春,举杯应节。
癸丑,晴,崇上人过罔极庵。
甲寅,早留德源饭。
午后小儿医范世事来,亦饭之。
乙卯(佚。)
丙辰,早微雪,旋霁。
长道饭,赵从义适至,同之。
午后头痛甚,以昨夜久坐感寒也。
丁巳(佚。)
戊午乐顺之自青原来,因招长道共饮。
武义十一月十六日书,闻未得代。
己未(佚。)
庚申,季怀以小诗送六出一枝。
自归今日方到西庵已烂缦。
辛酉,闻大兄为婺守劾不督财赋,恐得祠。
壬戌昆山徐兴至,闻外舅以十月二十六日葬。
癸亥黄昏雨霰,享外氏(《杂著述》卷七。)
基:右引作「暮」,属下读,当是。
众经音义序 唐 · 终南山僧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二十二
法王命驾。遵之者九乘。
宏传声教。统之者三藏。
然则指月之喻。无爽于恒规。
因言之义。有契于常则。
所以实相窅冥。开宗于文字。
道综御。崇尚于方言。
且夫一音各解。惟圣之筌蹄。
随缘别悟。在凡之准的。
西梵天语。邃古莫亏。
东华人言。沿时迁贸。
至于说文在汉。字止九千。
韵集出唐。言增三万。
代代繁广。符六文而挺生。
时时间发。寄八体而陈迹。
求真本据。谅在前后。
覈其离广。诚归物议。
夫以佛教东翻。六百馀载。
举其纲纽。三千馀轴。
随部出音。闻之往说。
殷鉴偫录。未曰大观。
然则必也正名。孔君之贻诰。
随俗言晤。释父之流慈。
非相无以引心。非声无以通解。
大慈恩寺玄应法师。博闻强记。
镜林花之宏标。穷讨本支。
通古今之互体。故能雠校源流。
勘阅时代。删雅古之野素。
削浇薄之浮杂。悟通俗而显教。
举集略而腾美。真可谓文字之鸿图。
言音之龟镜者也。以贞观末
历敕召参传。经正纬。
咨为实录。因绎寻阅。
捃拾藏经。为之音义。
注释训解。援引偫籍。
证据章明。焕然可领。
结成三帙。自前代所出。
经论诸音。依字直反
曾无追顾。致失教义。
实迷匡俗。今所作者。
全异恒伦。随字删定。
随音徵引。并显唐梵方言。
翻度雅郑。推十代之纰紊。
定一朝之风法。文非词费。
务在纲正。恐好异者。
辄复略之。斯则得于要约。
失于义本。救弊开信。
终掩元化。故重陈委。
悉无昧焉。序之云尔。
寄题庐山二林寺 唐 · 无可
五言排律 押冬韵
庐岳东南秀,香花惠远踪。
名齐(一作高)峻,气比沃州浓。
积岫连何处,幽崖越几重。
双流湓隐隐,九派棹憧憧。
山限东西寺,林交旦暮钟。
半天倾瀑溜,数郡见炉峰。
岩并金绳道,潭分玉像容。
江微匡俗路,日杲晋朝
棕径新苞拆,梅篱故叶壅。
岚光生叠砌,霞焰高墉
窗籁虚闻狖,庭烟黑过龙。
定僧仙峤起,逋客虎溪逢。
濩落垂杨户,荒凉种杏封。
塔留红舍利,池吐白芙蓉。
画壁披(一作和)云见,禅衣对鹤缝。
喧经泉滴沥,没履草丰茸。
翠窦欹攀乳,苔桥侧杖筇。
探奇盈梦想,搜峭涤心胸。
冥奥终难尽,登临惜未从。
上方薇蕨满,归去养乖慵。
落星寺四首(原注:山谷真迹前二首题云《题落星寺》,第三首题云《题落星寺岚漪轩》,第四首题云《往与道纯醉卧岚漪轩夜半取烛题壁间》。又有蜀本石刻前一首题云《落星寺僧请题诗》,而首句作“游空天象有霣坠”,又“昼吟”作“书倚”,“江撼床”作“波撼床”,“蜜房”作“蜂房”,“牖户”作“户牖”,“青云梯几级”作“虚空更几级”,“瘦”作“一藤”。而第四首石刻题作《醉书落星寺壁时与刘道纯同饮二僧在焉》。四诗非同时作,后人类聚于此,故诗语有重复,不可指其岁月。) 其二 1080年12月 北宋 · 黄庭坚
七言律诗 押虞韵 创作地点:江西省九江市星子县
岩岩匡俗先生庐,其下宫亭水所都。
北辰九关隔云雨,南极一星在江湖。
相黏蚝山作居室,窍凿混沌无完肤。
万鼓舂撞夜涛涌,骊龙莫睡失明珠。
春日鹤楼宴集 明 · 刘景宇
五言排律 押尤韵 出处:黄鹤楼集卷中
偶得青阳暇①,招寻黄鹤楼②。
封疆交翼轸③,沿革溯殷周④。
夏汭归秦郡⑤,沙羡入汉畴⑥。
吴名因武治⑦,梁隶实新洲⑧。
形胜乾坤俊,华夷水陆由⑨。
江山自宇宙,花鸟序春秋。
披闼崇卑旷⑩,凭栏远近遒⑾。
感时惊壮志,雄览纳吟眸⑿。
长忆千途绪,渊思万载悠⒀。
沱潜重雾合⒁,汉沔细岚裒⒂。
浦隔潇湘,帆通岛屿榴。
洞庭迤汇派⒃,梦泽瞰潴陬⒄。
华岳芙蓉削⒅,衡峰柱杖尤⒆。
匡庐纫叠嶂⒇,嶓冢接层丘21。
鹄岭枫亘22,鸡冈杞杜稠23。
一清环动静24,品汇杂刚柔25。
鹭逐冲矶濑26,凫窥带苇沤27。
回飙翻语燕28,苦暵听鸤鸠29。
鱼跃沧波沚30,鹒啼细柳洲31。
鹘鹙追鴳鶒32,魍魉避螭虬33。
朱紫连村茁34,苍黄夹岸抽35。
疏筠深道院36,丛桂翳传邮37。
桃李闾阎圃38,枌巷陌沟39。
闉阇轩骑辏40,壕堑流41。
云锁禅僧阁,风闻剧稚篍42。
井烟昕夕爨43,川霁罟丛游44。
傍水降龙寺,依崖驾雀舟45。
城中悬磬户46,郭外跳梁鍭47。
白首干戈戍48,朱衣锦绣裘49。
街衢临惑彗50,壶室隐螟蟊51。
巨匠挥斤斧52,神医用勃溲53。
尚能完结构54,还可却瘿瘤55。
都督赢余屑56,将军坦率裘57。
元祯昭懋绩58,崔郾建徽猷59。
兵旅谙公绰60,经纶见武侯61。
琮璜含赵璞62,騕袅服燕辀63。
铦颖辞囊橐64,羁翎脱绁鞲65。
三年栖树鸟66,千里纵溟鳅67。
駊騀昂霄兴68,砰訇动众讴69。
征祥伏鸑鷟70,朝莫陋蜉蝣71。
委曲随寒燠72,光华定斗牛。
高明循渐达73,卑暗岂甘休。
世好轻刍狗74,凡趋视棘猴75。
相逢怜鲍叔76,谈笑对离娄77。
仍有希文乐78,应无子美愁79。
藉闲尘篆冗80,聊及令辰游81。
半日登高会,平生宿愿酬。
绛霄喧鼓吹82,粉堞蔽旌游83。
林樾围厨幕84,轩台析从驺85。
襄鳊供馔品86,楚笋出庖羞87。
俎豆殊方致88,鼒铛内法修89。
氍毹文几坐90,叆叇博炉浮91。
璖碗金芽沸92,磁罂玉液篘93。
雅声听管籥94,俗韵厌箜篌95。
覆射幽明数96,壶将胜负筹97。
形骸姿放浪98,仪度卒淹留99。
崔李词篇丽,苏张议论搜100。
残碑抆醉眼101,细读漫搔头。
梓谷杯觞侈102,兰亭禊事幽103。
畅怀同鉴赏,思古共夷犹104。
莫谓归时晚,余晖在箔钩105。
【校注】 (1)青阳:春天。《尔雅·释天》:“春为青阳。” (2)招寻:相招探胜寻幽。骆宾王《夏日游德州赠高四》:“虚室狎招寻。” (3)翼轸:二十八宿的翼宿与轸宿,古以为二宿当楚地分野。《汉书·地理志下》:“楚地,翼轸之分野也。” (4)沿革句:据《史记·楚世家》,楚始祖季连,传至殷商,逐渐衰落。周文王时,封季连苗裔熊绎于楚,始立国。 (5)夏汭句:《左传》昭公四年:“楚沈尹射奔命于夏汭。”杜预注:“夏汭,汉水曲入江,也。”即今湖北武汉市楚顷襄王二十年(前 279),秦取西陵夏口亦属秦郡。 (6)沙羡句:沙羡,汉置县,属江夏郡。即夏口。《汉书·地理志上》:“江夏郡:县十四……沙羡。” (7)吴名句:吴指三国孙吴政权。魏文帝黄初二年(221)孙权改名武昌,置武昌郡,不久改江夏郡吴黄武二年(223),筑夏口城。 (8)梁隶句:南朝梁武帝时,全国共置一百零七州,分为五品,鄂州夏口。 (9)华夷句:谓江夏乃中外水陆所经之处。 (10)披闼句:意谓推开黄鹤楼殿门望去,山水高低在目,十分空旷。 (11)远近遒:远近景物,聚于眼前。遒,聚。 (12)雄览句:意谓纵览黄鹤楼形胜,尽入诗人眼底。吟眸,诗人眼目。 (13)渊思:沉思。 (14)沱潜句:谓江汉二水雾中会合于此。沱水长江支流,潜水汉水支流。《尔雅·释水》:“水自江出为沱,汉为潜。”《书·禹贡》:“沱潜既寻。” (15)汉沔句:谓汉沔二水在烟霭中聚合。沔水汉水支流。《尔雅·释诂》:“裒,聚也。” (16)汇派:汇聚的支流。洞庭湖汇湘资沅沣诸水,东北入长江。 (17)潴陬:指云梦泽的边隅。《广韵·鱼韵》:“潴,水所停也。” (18)华岳句:华山中峰莲花峰故称芙蓉。《水经注·渭水》:“华岳有三峰,在上数千仞,基广而峰峻,叠秀于岭表,有如削成。” (19)衡峰句:衡山有七十二峰,最大者五,天柱峰即其一。 (20)匡庐庐山的别称。《后汉书·郡国志四》李贤注引释慧远庐山记略》云:“有匡俗先生者,出殷周之际,隐遁潜居其下,受道于仙人而共岭,时谓所止为仙人之庐而命焉。”纫:连接。 (21)嶓冢:山名,在古梁州境,汉水源出于此。《书·禹贡》:“导嶓冢,至于荆山。”蔡沈注:“嶓冢,即梁州之嶓也。山形如冢,故谓之嶓冢。”层丘:重叠的山峦。 (22)鹄岭:高耸的山岭。。 (23)鸡冈:矮小的山冈。杞杜:杞柳与棠梨树。 (24)一清:清澄的江水。《拾遗记》:“黄河千年一清。” (25)品汇:品类。此处指长江四时风光各异。 (26)冲矶濑:冲击黄鹤矶的急流。 (27)带苇沤:长满芦苇的沼泽地。 (28)回飙句:谓燕子在狂风中回旋。燕子呢喃似人语,故称语燕。 (29)苦暵:苦旱。鸤鸠:布谷鸟。 (30)沚:水中小块陆地。 (31)鹒:鸧鹒,即黄莺。 (32)鹘鹙:鹘,隼类。鹙,古代传说中的水鸟,似鹤而大。《诗·小雅·白苇》:“有鹙在梁。”鴳鶒:鴳,古代传说中的候鸟,也叫老扈。《左传》昭公十七年孔颖达疏引贾逵曰:“老扈鴳鶒,趣民收麦,令不得晏起者也。” 鶒,即鸂鶒,俗称紫鸳鸯。 (34)朱紫:指花。 (35)苍黄:指树。 (36)疏筠:疏竹。 (37)传邮:驿站。 (38)闾阎:指民家。闾,里门;阎,里中之门。《史记·李斯列传》: “以闾阎历诸侯,入事秦。”《文选·班固〈西都赋〉》:“内则街衢洞达,闾阎且千。” (39)枌:白榆。 (40)闉阇:城门。《诗·郑风·出其东门》:“出其闉阇,有女如云。” 轩骑:车马。辏:聚集。 (41),荇菜,生于水中。,杂草。 (42)剧稚:玩耍的儿童。篍:吹奏的竹管。 (43)井烟:民家的炊烟。昕:明亮貌。夕爨:夕炊。 (44)罟:网取。丛游:成群的游鱼。 (45)驾雀舟:即雀舟,又称青雀舟鹢舟。鹢:别名青雀,是一种水鸟。古代贵者所乘之舟常在船首画青雀之形。《方言》卷九郭璞:“鹢,鸟名也。今江东贵人船前作青雀,是其像也。”古乐府《孔雀东南飞》:“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 (46)悬磬户:赤贫户。悬磬,亦作“悬馨”。《左传》僖公二十六年: “室如悬罄,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磬中空,喻空无所有。 (47)跳梁鍭:指明代湖广一带的兵戈战乱。跳梁,喻叛乱。鍭,箭矢。 (48)白首句:谓百姓白首犹征戍作战。 (49)锦绣裘:即蜀江锦,贵者所服。费著《蜀锦谱》:“有盘毬锦、大窠马大毬锦、真红雪花毬露锦。” (50)惑彗:皆星名。惑,即荧惑,火星的别名。彗,俗称扫帚星。古代以为二星见则有刀兵等灾祸。 (51)壶室句:当指民众举事起义。壶室,家室,内室。螟蟊,皆害虫,喻恶人。 (52)巨匠:能工巧匠,喻平定战乱的武臣。 (53)神医:喻治理湖广的大臣。勃溲:即牛溲马勃。牛溲,车前草的别名。马勃,菌类植物。二者均可入药。韩愈《进学解》:“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 (54)完结构:谓城郭建筑赖以保全。 (55)瘿瘤:肿瘤,喻首恶。 (56)都督句:《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 (57)将军句:《晋书·庾亮传》:“武昌,诸佐吏殷浩之徒乘秋夜往共登南楼。俄而不觉至,诸人将避之,徐曰:‘诸君少住老子于此处兴复不浅。’便据胡床等谈咏竟坐。其坦率行己,多此类也。” (58)元祯句:元祯北魏时南豫州刺史招抚太湖山民归附,置归义坊居之。以功迁都牧尚书。懋绩,大功。绩,原作“迹”,径改。 (59)崔郾句:崔郾772—841),唐文宗时、安、黄等州节度观察使。《新唐书·崔郾传》:“自蔡人叛,鄂、岳常苦兵,江湖盗贼显行。修治铠仗,造蒙冲,驶追穷蹑,上下千里,岁中悉捕平。……治虢以宽,经月不笞一人。及莅鄂,则严法峻诛,一不贷。或问其故,曰:‘陕土瘠而民劳,吾抚之不暇,犹恐其扰。鄂土沃民剽,杂以夷,非用威莫能治。政所以贵知变者也。”徽猷,良好的谋略。《诗·小雅·角弓》:“君子有徽猷,小人与属。” (60)兵旅句:公绰,即柳公绰767—832),唐宪宗元和八年(813)鄂州刺史鄂岳观察使。《旧唐书·柳公绰传》载,公绰善治军,伐蔡州吴元济时,“鄂军既在行营,公绰时令左右省问其家,如疾病、养生、送死,必厚廪给之。军士之妻冶容不谨者,沉之于江。行卒相感曰:‘中丞为我辈知家事,何以报效?’ 故鄂人战每剋捷。” (61)武侯诸葛亮卒谥忠武侯故称武侯。以上四句赞颂巡抚湖广的文武大员的文治武功。 (62)琮璜:宝玉,古代以为礼器。赵璞:即和氏,未加工的玉石。春秋时楚人卞和得玉于楚山中,献于厉王武王,均以为石,卞和因此被砍去双足。楚文王立卞和抱璞哭于楚山之下,文王闻之,乃使玉人治,果得宝玉,命名为和氏之璧。后为赵惠文王所得,故称赵璞。 (63)騕袅:古代传说中的良马。《广韵·筱韵》:“騕袅,神马,日行千里。”《淮南子·齐训》:“待騕袅飞兔而驾之,则世莫乘车。”高诱:“騕袅,良马;飞兔,其子。袅、兔走盖皆一日万里也。”服:驾驭。燕辀:燕地之车。 (64)铦颖句:谓脱颖而出。铦颖,锐利的锥尖。《史记·平原君列传》:“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早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 (65)羁翎句:指箭离弦而。箭受控于弓弦,不射即不得出,故称羁翎。绁,护弓之器。鞲,皮制的袖套,射箭时所戴。 (66)三年句:《史记·楚世家》:“(伍举)曰:‘有鸟在于阜,三年不蜚不鸣,是鸟也 ?’庄王曰:‘三年不蜚,蜚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 蜚,古同“飞”。 (67)千里句:《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以上一段喻才智之士得到重用。 (68)駊騀句:指黄鹤楼高入云霄。《文选·扬雄〈甘泉赋〉》:“崇丘陵之駊騀。”李善:“駊騀,高大貌。”兴,。 (69)砰訇句:形容江水奔腾之声,如众口合唱。砰訇,象声词。 (70)征祥:祥瑞的征兆。孚:诚,实。鸑鷟:古代传说中的神鸟。《说文·鸟部》:“鸑鷟,凤属,神鸟也。春秋《国语》曰:‘周之兴也,鸑鷟鸣于岐山。’江中有鸑鷟,似 而大,赤目。” (71)朝莫句:《诗·曹风·蜉蝣》:“蜉蝣其羽,衣裳楚楚。”毛传:“蜉蝣,渠略也,朝生夕死。”莫,同“暮”。陋,鄙视。 (72)委曲:形容江水曲折之貌。寒燠:寒暑。 (73)高明:指黄鹤楼高而明亮之处。 (74)刍狗:草狗,喻至贱之物。《老子》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75)凡趋句:意谓普通人多信荒诞无稽的事物。《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云,宋人言于燕王,谓能于棘刺尖端雕刻母猴。后知其虚妄,乃杀之。 (76)鲍叔:即鲍叔牙春秋时齐人。少与管仲交游,同至南阳经商,知管仲贤而贫,常多分与财物。后荐管仲齐桓公,终成霸业。世称笃于友谊者为管鲍。 (77)离娄:古之明目者。《孟子·离娄上》赵岐:“离娄,古之明目者,黄帝时人也。黄帝亡其元珠,使离朱索之。离朱离娄也,能视于百步之外,见秋毫之末。”此处指智慧之士。 (78)希文乐:希文范仲淹之字。范仲淹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语。 (79)子美愁:子美杜甫之字。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80)尘篆:公务。篆指官印,也指官府之事。尘篆犹言俗务。 (81)令辰:良辰。 (82)绛霄:红霞照耀的天空。 (83)旌游:旌旗之类。游,同“旒”,旌旗下端所垂的饰物。鼓吹、旌游皆为官员出行的仪仗。 (84)林樾:林荫。《玉篇·木部》:“楚谓两树交阴之下曰樾。” (85)析从驺:将随从及车马分别安置。 (86)襄鳊:汉江中的鳊鱼。汉江亦称襄江。 (87)庖羞:犹珍羞。 (88)俎豆句:谓食具皆从异域引进。 (89)鼒铛句:谓鼒铛等器物皆按宫廷规矩制造。鼒,鼎之小者。铛,温酒之器。 (90)氍毹:地毯。文几:饰有花纹的小几。 (91)叆叇:形容烟霭缭绕,似云彩之状。《广韵·代韵》:“叆叇,云状。” 博炉:香炉名,即博山炉。以饰有山峦重叠的花纹而得名。 (92)璖碗:玉碗。金芽:初生嫩叶,指新茶。 (93)磁罂:磁制酒器,小口大腹。玉液:酒浆。篘:制滤酒器。引申为滤取。《唐诗纪事》卷六五:“新酒竹篘篘。” (94)管籥:管乐器的通称。《孟子·梁惠王下》:“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疾首蹙頞而相告。”赵岐:“管,笙。籥,箫。或曰,籥若笛短而存三孔。”可见管籥多演奏宫廷雅乐。 (95)箜篌:乐器名。《旧唐书·音乐志二》云:“今按其形,似瑟而小,七弦,用拨弹之,如琵琶。竖箜篌,胡乐也,汉灵帝好之。体曲而长,二十有二弦,竖抱于怀,用两手齐奏,谓之掰箜篌。”汉乐府相和曲辞有“箜篌引”,即俗乐。 (96)覆射:即射覆,古代一种近似占卜的游戏。其法置物于器下,占卜测之,射中者。射,猜测。《汉书·东方朔传》:“上尝使诸数家射覆,置守宫盂下,射之,皆不能中。自赞曰:‘臣尝受,请射之。’乃别蓍布卦而对曰:……”幽明数:幽明的定数。《·系辞上》:“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 (97)壶将句:古礼,宴饮有投壶之戏。其制设特制壶具,宾主依次投矢其中,中多者,负者罚饮。《礼记·投壶》:“投壶之礼,主人奉矢,司射奉中,使人执壶,主人请曰:‘某有枉矢哨壶,请以乐宾。’”将,携带。筹,筹码,即壶矢。 (98)形骸句:谓友朋之间不拘形迹,纵情游乐。王羲之《兰亭集序》:“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99)仪度句:意谓玩得高兴,忘记了时间。仪度,古代天文学名词,指浑天仪量度日月星辰的度数。《后汉书·明帝纪》:“朕奉郊祀,登灵台,见史官正仪度。”李贤:“仪谓浑仪,以铜为之,置于灵台,王者正天文之器也。度谓日月星辰之行度也。史官太史掌天文之官也。”此处指时光。 (100)苏张:即苏秦张仪战国时纵横家,以议论著名。此句及上句均喻在座诸人。 (101)抆:擦拭。
李师奉旨归省南昌呈寄四首 其四 明末清初 · 谭元春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出处:岳归堂新诗卷三
人间弟子,独此觉徬徨。
有约寻匡俗,无歌恰(一作怪)楚狂
鹤翎修日夜,雁足托冰霜。
陆羽君臣契,犹存褐布囊。